农村基层非政府公共组织研究.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农农村基层非政府公共组织研究 吴新叶  著 总    序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正在把21世纪的中国带 入一个全新的社会。 这样一个全新的社会,需要有一门新的政治科 学。 它应当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明智的政治智慧 和发展战略规划;应当在蓬勃发展的中国社会科学中发挥不可或缺、 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当给予中国政治学者前所未有的机遇,将他们自 身的学术热情和能量很好地发挥出来。 华东政法学院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的综合性文科大学,在长期 的法学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法律与政治之间的密 切关系。 正如政治学家加文 ·德鲁里(Gavin Drewry)指出的:“法律 和政治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都是密切相关的,这是一个真 理,但不幸的是,不论是政治科学家还是法学家,有时似乎都忘记了 这一点。 在1882年出版的一篇题为《作为政治学分支的英国法制 史》(The History of English Law as a Branch of Politics)报告中,英国 法学家弗雷德里克 ·波洛克(Frederick Pollock)爵士写道:‘法律之 ① 于政治制度,犹如骨骼之于身体’。” 近年来,中国政法大学等国内 政法类院校在政治学学科上的纷纷崛起,为我校政治学学科的发展 树立了榜样、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将政治学学科置于主导学科的地 位,通过政治学学科的发展推动法学学科的不断进步,已成为我们在 ① 〔美〕罗伯特 ·古丁等主编:《政治科学新手册》上册,钟开斌等译,生活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282 页。 1   农村基层非政府公共组织研究 发展学科问题上的共识。 近年来,我校政治学学科在人才培养、队伍 建设、学术创新等方面经过该学科全体教师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 绩,初步开创了法学与政治学互为支撑、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崭新 局面。 真理因辩而明,学术因竞争而进。 北京大学的《政府理论研究 丛书》,复旦大学的《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发展与研究丛书》等对推动 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学术研究和繁荣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现在 奉献给大家的这套《当代政治发展论丛》,旨在为中国政治学研究的 进一步深入尽上一点绵薄之力。 当代政治发展研究是一个长期性的研究课题,也是国内政治学 界公认的一个学术堡垒,确实有不断深入研究的必要。 我们推出的 这套丛书只研究了其中的一小部分问题,有的问题可能研究得不深 不透,但体现了研究者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思考方式。 综观这套丛书, 展示了如下突出方面: 一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针对现实社会中出现的新生现象,以 深邃的目光探寻其内在的规律性是丛书的重要特点之一。 袁峰教授 等的《网络社会的政府与政治———网络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政治效 应分析》一书,针对网络社会这一新生事物,在借鉴国内外必威体育精装版研究 成果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网络社会中的公民参政、政党建设、政府 改革、国家安全、国际政治等问题,注重结合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实际 和未来趋势,为我国适应高技术条件下的政治发展和政府改革的要 求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和对策建议。 该课题的研究融合了政治 学、信息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为我国网络政治学的发展提 供了新的研究成果。 二是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直面社会的难点、焦点问题,以知难而 进的勇气破解社会的现实问题是丛书的另一个特点。 吴新叶副教授 的《农村基层非政府公共组织研究》一书是关于农村基层政治发展 的思考。 在时下寻找破解“三农”问题的出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背景下,该书的问世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作者的视角 2 总  序 比较独特,没有囿于传统研究中关于基层民主建设的固有思维,而是 以农村非政府公共组织为主题,通过研究农村治理的制度绩效探讨 农村基层政治发展的机制与方向。 读者可能会对书中提出的“国家 主导”加“社会自主”的观点表示异议,同时也可能会对作者学术研 究的态度和探讨问题的执著精神表示赞赏。 当前学术争鸣的气氛不 是很浓烈,但愿这位学界新人的观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