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治则治法与肿瘤微环境
通讯作者:陆茵(1963-),女,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活血化淤中药及其复方对肿瘤转移的影响。
中医治则治法与肿瘤微环境
李尧1,2,钱文慧1,陆茵1*,郑仕中1,王爱云1,王颖钰1
(1.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苏省南京市汉中路282号,210029;
2.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30772766);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BK2010085,BK2010562);江苏省教育厅重大专项(09KJA360002);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课题(06-B-023);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课题A类第五批项目资助(08-A-012);江苏省中医药局项目(LZ09022);江苏省中药药效与安全性评价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P09013);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2010-469,2010-471)。
*通讯作者:luyingreen@126.com ,(025)摘要: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肿瘤的演进过程可看成一个内环境诸多平衡被打破、阴阳交替的恶性循环,可以通过改善体内紊乱的微环境,对肿瘤进行治疗。中医药抗肿瘤的疗效已被广泛认可,但其科学内涵不甚明了,因此本文从肿瘤微环境的崭新视角,分析了中医常用的三种治则治法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及干预的具体机制,以期为临床中医的肿瘤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肿瘤微环境;阴阳学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固本
以往医学界认为手术、放疗、化疗是治疗肿瘤的三大主要手段,而近年来关于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疗法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生长、侵袭和转移的重要场所,用中医理论解读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其实是正(宿主)与邪(肿瘤)相争的过程,也是机体内环境诸多阴阳平衡被打破的恶性循环的过程。中医将癌症患者的体质描述为“瘤部为实、整体为虚”,提倡应根据肿瘤患者不同时期的机体状态,辨证地应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固本等不同的治疗法则来影响及干预体内紊乱的微环境,从而恢复机体正常的微环境,达到防癌、抗癌的目的。中医药抗肿瘤的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但是其科学内涵不甚明了。因此,本文从肿瘤微环境的角度,分析了中医治则治法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及干预,为中医临床治疗肿瘤提供依据。
中医阴阳学说肿瘤微环境
肿瘤组织具备微环境缺氧、酸中毒、免疫炎性反应等的生物学特征,这些特征促进了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黏附能力及血管新生[1]。有文献综述,肿瘤微环境的改变很可能对肿瘤细胞恶性行为产生影响[2]。2007年Paraic A在美国国立卫生院的生物科学前沿《靶向肿瘤微环境》一文中提出肿瘤的“种子和土壤”学说,将肿瘤细胞看作种子,肿瘤微环境看作土壤,药物靶向“种子生长的土壤”是抑制肿瘤增殖及转移的重要途径[3]。这一思路与中医注重整体、辨证施治的观念不谋而合。
中医阴阳学说把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归于阴,具有推进、破坏、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归于阳。有西方学者归纳了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相关的基因、蛋白、细胞因子,将其划分成阴、阳两大类,并归入太极图[4]。由于环境、情志或者生活习惯的影响,宿主的基因发生改变,致使部分细胞功能异变,内环境的阴阳平衡被打破,如生长失控或者凋亡不足、糖代谢过盛、间质细胞分泌大量炎性因子、血管内皮的尖端细胞出芽增殖等,这一系列变化导致肿瘤的发生。我们可以将肿瘤启动、浸润、转移三大主要阶段的肿瘤的微环境描述成一个平衡紊乱、阴阳交替的恶性循环。
1.1 炎性微环境
肿瘤细胞启动后,各种细胞因子逐渐在局部形成凝聚成炎性微环境,归为阴性状态。此阶段的病理变化并不明显,具体过程是促炎性因子如肿瘤生长因子、白介素、蛋白酶、血管生长因子等在肿瘤细胞周围集合,其中细胞趋化因子又能吸引周围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向病变部位汇聚[5]。炎性微环境影响细胞间通讯,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变异的细胞数目不断地增加。必威体育精装版研究发现,炎症刺激了一种小RNA分子(miR-155)水平的升高,导致参与基因修复的蛋白水平下降,推动了炎症向癌症的转化[6]。
1.2 酸性、过氧微环境
肿瘤细胞浸润渐渐形成酸性、缺氧的微环境,属于阴性滋养过程;随着肿瘤演进,不断与机体争夺营养,开始危及人正常生理活动,成为阳性状态。由于生长失控而需要大量能量和氧气,于是肿瘤细胞启动单羧酸转运机制[7]和“瓦博格效应”[8]等异常代谢机制,以便迅速、大量地给肿瘤细胞提供营养物质,旺盛的糖代谢导致的酸化环境又会提高肿瘤细胞运动性、迁移能力等恶性行为[9]。同时,缺氧环境激活的缺氧诱导因子(HIF-1),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与维持成熟血管结构的notch-Dll4信号通路之间的阴阳平衡,生成大量微血管,向肿瘤输送营养物质[10]。这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