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教研究资料 2012年第1期(总第289期)
本期要目
一、国外研究性大学教学与科研互动经验及借鉴
二、以高水平科研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方式研究
一、国外研究性大学教学与科研互动经验及借鉴
19 世纪初,德国的亚历山大•冯•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创办了柏林大学,并率
先提出了“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观点。洪堡认为,大学教授的主要任务并不在于教,而在
于诱导学生产生研究兴趣,再进一步去指导并帮助学生做研究工作,学生则需要独立地自己
去从事研究。此时,“教授的作用在于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科研活动十分恰当地成为
一种教学模式;学生的作用就是把科研和学习结合起来——科研活动变成了一种学习模式。
因此,科研使教授和学生定向,把教学和学习合拢起来成为促进知识的一个无缝承诺之网,
铸成了一个紧密的科研—教学—学习连结体”。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的原则从此得以确立。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继承和发展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思想,创立了一批举世闻名的
研究型大学。然而,二战后,受政府对高等教育战略政策和高等教育内部功利主义的影响,
研究型大学“重视科研、轻视教学”的倾向走到了极端,芝加哥大学校长威廉•哈珀甚至明
确提出教师等级和工资的提升主要取决于其研究能力。从此,“要么出版,要么死亡 (Publish
or perish)”逐渐成为支配研究型大学及其教师工作的信条。德国学者颇有感慨地指出:“从
严格传统的意义上坚持研究和教学统一的原则已经不存在了”。用时任卡内基基金会主席的
欧内斯特•博耶的话来说,“这种(研究与教学)偏差在我们所使用的语言里也能看得出来:
我们把研究看成是‘机会’,而把教学看成是‘负担’”。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委员会《重
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1998 年)报告的公布,研究型大学教学与科研的
关系发生了新的调整。从而,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促进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实施二
者的良性互动,成为全世界研究型大学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国外研究型大学教学与科研互动经验
1、经验一:构建研讨性教学体系
1998 年,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委员会公布的“博耶报告”(即《重
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中明确提出,“探索、调查和发现是大学的核心。
大学中的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成为发明者和学者,这是大学的中心使命,大学教学的任务就是
让学生参与到这个使命中去……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应该是力求成为一个平衡的系统,在这个
系统内,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性”。“研究型大学必须改变传统的适应知
识传递教学方式,提倡以探究为基础的研究性学习,特别对本科生要进行科研训练,在本科
高年级通过科研训练,完成从本科生向研究生学习的过渡。”报告中还提出改革本科教学的
10 项措施,其中有一条建议“构建探究性的一年级教学”,认为应给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由
经验丰富的教师组织的小型研讨课。该研讨课能够促使学生在一个互动合作的学习环境中,
开阔学术视野,激发研究兴趣,并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和同学交流。
国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研讨性教学体系建设,主要有柏林大学的研讨制、哈佛大学的习
纳明、杜克大学的 FOCUS、斯坦福大学的导读制。
⑴ 研讨制
19 世纪初期创建的柏林大学最早设置了研讨制。在此之前,不论是欧洲或是美国的大
学,都是沿袭修道院教育的传统,以培养教师、公职人员或贵族为主,不太重视科学研究。
时任普鲁士内务部教育厅厅长、受命筹建并创立了柏林大学的威廉•冯•洪堡认为,大学是要
造就胸襟开阔、目光远大、领导世界新潮流的人才;教学与科研要结合为一体。在教学方法
和教学手段上,柏林大学最初建立的研讨制,是指一小群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学
习如何从事研究,并定期地以作报告的方式讨论他们的新发现和存疑的问题。以这样的方式
组织教学,其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特定科学研究方法的同时,学生之间以及导师与学生之间
的思想通过碰撞而产生火花,激发新的思维,探讨并解决所从事科研领域中的前沿问题。导
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向学科的最前沿挺进;鼓励
学生批判性地思考已有的理论、结论及方法,提倡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或设想,并完成富有
个人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