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设计——青山不老教案和课后反思.docx

基于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设计——青山不老教案和课后反思.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设计——青山不老教案和课后反思

基于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设计——《青山不老》教案和课后反思   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XX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   主题:珍爱我们的家园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阅读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2)基于写作   习作要有一定的速度;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2 教材分析: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文章层次井然,内容清晰。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山沟的大环境(即自然条件)的恶劣险峻,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老农生活条件的简陋艰辛,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借助比喻、拟人等表现方式,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老农的勇敢和所创造的巨大生态价值。   3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在读中思考、感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其主动性,让他们自主阅读、理解;因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还不强,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最后读写结合,进行能力迁移,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位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深刻含义。   评价任务:   1.通过认读、辨析识记生字,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达成目标1.   2、通过读课文,质疑问难,朗读想象等途径,标出感动自己的语句并写下体会,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老人形象。达成目标2.   3、通过课外阅读延伸,小练笔等方式突破课文重点,交流感受老人植树造林,造福后代的精神.达成目标3。

文档评论(0)

jjkk5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