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书法》-章法与墨法.ppt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讲 章法与墨法 章法,即篇章之法,指安排布置书法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关系的方法。 明代张申《法书通释》认为:“古人写字政如作文,有字法,有章法,有篇法,终篇结构首尾相应。故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书法作品材料的选择 现存最早的中国书法作品是甲骨文。甲骨文是刻写的,其材料为龟甲、兽骨。由于材料的坚硬,甲骨文线条比较硬挺。 金文是青铜器上刻、铸的铭文。青铜器的坚硬程度比甲骨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青铜器上刻就的文字点画更加细挺。 竹木简牍上的书法作品是以竹简、木牍为材料,由于经过处理制作的竹简、木牍都是比较光滑的,所以可以直接用毛笔书写其上,点画书写比较随意。 绢帛等丝绸制品的吸水性与纸张截然不同,其纹路比较明显,对于书法效果的影响也可见一般。绢帛能使墨色看起来更淡。 碑刻、摩崖等铭石书是以石为书法材料的。 纸的出现使毛笔的使用变得更加容易和普及,而纸的生熟等性质不同,又影响着书法的风格。生宣是吸水性较强的宣纸,而熟宣几乎不吸水,界于二者之间的半生熟宣纸吸水性居中。 每一种材料上的作品都有着这种材料本身的限制和特点,在学习、欣赏书法作品的时候,需要注意其材料对于书法风格的影响。在进行书法创作的时候,要将材料的选择作为首先考虑的要素。 书法作品常用的幅式 尺 牍 尺牍本义为一尺长短的木牍,后来常作为书信的代称。魏晋以后的名帖多用这种形式。由于书信书写内容多为随意所记,其书法往往在不经意之间透露出天机与自然。 米芾尺牍 手 卷 手卷是从古籍形式演变而来的。 常见的手卷高度在三十厘米上下,如果高到五、六十厘米,就可称为高头大卷。元明以前,手卷一直是常用的书画形式。 中 堂 元明以后,建筑风格变化,厅堂中间墙壁常常悬挂一张尺幅较大的作品,称为“中堂”。中堂书法作品一般为长方形或者方形。 条 幅 长条形的书法作品称为条幅。条幅的高度大于宽度,按照纸张的大小,有四尺宣纸对开或者六尺、八尺对开等样式。 对 联 也称为楹联,一般用于建筑物中两两对称的楹柱上或者中堂书画作品的两边。 最早的对联,一般认为是后蜀孟昶所作“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斗 方 尺幅长宽基本一致的书法作品样式。现代居室环境的改变,许多人家悬挂的书法作品喜欢选用这种方式。 横 幅 条幅的横置就成了横幅,也叫横披。横披也是现代居室悬挂书法作品的主要样式。 册 页 指多幅尺寸较小装裱成册的书法作品样式。每一页是一个形式独立的单元,页与页之间也能形成互相照应的关系。欣赏时,可以单页欣赏,也可以展开一起品鉴。 绘画作品也常用这种形式。 屏 条 也称条屏,是一组条幅的组合,一般为偶数,如四条屏、六条屏、八条屏乃至十二条屏等。条幅书法风格要能够自成完整体系,所用字体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如四条屏,可以只用一体,也可以分别用篆、隶、楷、草诸体来表达。 匾 额 一般用于高大建筑物上的题名,形式为横式。传统的匾额采取从右到左的书写方式。 扇 面 扇面有团扇和折扇两类。团扇古已有之,俗有“团扇团扇,美人遮面”之说;而折扇在南齐时已经使用。 扇面书法,往往是选取扇面的外形,而不一定是直接在制作完整的扇子上书写。 墨 法 墨法是指用墨之法,古人认为“墨分五色”,即“浓、淡、干、枯、湿”五种墨色层次。 关于浓墨与淡墨,清代王澍有这样一段论述:: 坡用墨如糊,云“须湛湛如小儿目睛乃佳”。古人作书,未有不浓用墨者。晨兴即磨墨汁升许,以供一日之用。及其用也,则但取墨华,而弃其滓秽,故墨彩焕发,气韵深厚,至数百年尤黑如漆,而余香不散也。至董文敏以画家用墨之法作书,于是始尚淡墨……要其矜意之书,究亦未有不浓用墨者,观者未之察耳。 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 枯笔是指毛笔中的浓墨失去大部分墨汁之后继续书写所产生的墨色效果。 无论什么样的墨色,都不能离开笔法来看,如果离开笔法,墨色就可能成为毫无生气的墨团,那就是真正的“墨猪”了。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