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重点: 1.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概念 2.病因病机 3.辨证 4.常用针灸治疗 一 、概述(一)、中医学: 属于“虚劳”、“郁证”、“五劳”等范畴 , 还有“懈惰”、“懈怠”、“体重”、“四肢沉重”、“四肢不举”等描述。 (二)、现代医学: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亚健康状态的一种特殊表现,是指病因不明,持续半年以上的慢性、反复发作性极度疲劳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是一组全身性症候群,可伴有头晕、头痛、咽喉痛、失眠、健忘、低热、肌肉关节疼痛和多种神经精神症状,基本特征为休息后不能缓解,体检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 “雅皮士感冒”:本病多发于20~50岁,在中高收入、有较高的教育背景人群中类似症状和寻求帮助的较多。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 :1987年4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正式命名,并制定了相应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 1994年修订诊断标准: 1.患者发病时间不少于6个月,且目前患者职业能力,接受教育能力,个人生活及社会活动能力较患病前明显下降,休息后不能缓解。 2.同时至少兼备下列8项中的4项: 1.记忆力或注意力下降; 2.咽痛; 3.颈部僵硬或腋窝淋巴结肿大; 4.肌肉疼痛; 5.多发性关节痛; 6.反复头痛; 7.睡眠质量不佳,醒后不轻松; 8.劳累后肌痛。 排除和鉴别 具有可解释慢性疲劳的活动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作性睡病等。 附: 亚健康(sub-health):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却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又称“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等。 亚健康诊断的参考标准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 ① 已经出现各种不适症状,持续或反复出现6个月以上,通过系统检查,无明显的器质性病理损害证据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阳性改变; ② 无重要器官的器质性疾病及精神心理疾病,或原有疾病在康复过程中的病理损害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变与现有的临床表现无明显内在联系; ③ 尽管患有明确的非重大器官器质性疾病或精神心理疾病诊断,但无需用药维持; ④ 具有以疲劳为主的各种躯体不适症状; (以躯体性亚健康为主) ⑤ 具有急躁、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不适症状; (以心理性亚健康为主) ⑥ 具有人际交往频率下降、人际关系紧张等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以社会交往性亚健康为主) 判断:具备第①、②、③项可诊断为亚健康状态, 加上④、⑤、⑥任一项即可判断为亚健康状态的类型 。 二、病因病机 (一)、中医学: 感受外邪-损伤肺气 思虑过度-损伤心脾 五脏功能失调 劳伤精气-损伤肝肾 情志内伤-肝气郁结 (二)、现代医学: 长期过度脑力和体力疲劳、饮食生活不规律、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过大等精神环境因素以及应激等造成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循环、运动等系统的功能紊乱关系密切。 还有认为,跟免疫力低下有关,免疫力增强则患上慢性疲劳症的概率就相对降低。 2001年日英医学家发现,色氨酸是引发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原因,色氨酸过多被摄取到脑内后,就会抑制全身的行动,使动物陷于昏睡般的疲劳状态。因此应阻止色氨酸进入脑内。但他们也发现,过早地限制色氨酸的摄取量会影响发育。 英国研究认为与肌肉功能相关的疲劳源于外部因素,也就是病毒的感染。? 三、中医临床表现和辨证 主证 : 原因不明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严重疲劳, 并且持续半年以上, 充分休息后疲劳不能缓解, 活动水平较健康时下降50%以上。 兼证: 轻度发热,头晕目眩,肌肉疲乏无力或疼痛,咽喉炎,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触痛,多发作性非关节炎性关节痛,失眠,健忘,精神抑郁,焦虑,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劳累后持续不适。 四、治疗 西方医学: 目前并没有特效的针对性治疗方法。 中医学: 该病属于多脏器、多系统功能失调,往往涉及气血阴阳等多方面,并且症状遍布全身,故应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出发来治疗。 【配穴】 失眠、多梦 +安眠 健忘 +印堂、水沟 心悸、焦虑 +内关 心神惑乱 + 通里、心俞、三阴交、太溪 头晕、注意力不集中 +四神聪、悬钟 肝肾亏虚 + 太溪、三阴交、肝俞、肾俞 【操作】 毫针刺,背俞穴用补法; 余穴可用平补平泻法。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