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点研读部分 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劳动人们修筑长城的艰辛:读着这一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②、简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深化学生情感,指导学生深情朗读课外知识链接,进一步感受长城所凝聚的“血汗和智慧”(出示资料,自由读,说说感想:) 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据计算,如果用修筑长城的砖头和条石,筑成一道宽1米、高5米的墙,这道墙可以围绕地球一周多。 ③回归作者的感慨,反复诵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流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二、围绕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进行讨论。 三、创设带领学生到颐和园游玩的情境,让学生谈谈最想在哪里摄影留念并说明理由。 四、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多读几遍,并与同学交流读书的感受。重点从词句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体会到,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等景物的特点不同,作者描写的方法也不同。 理解“长廊”的特点可以这样设计: ⒈指名朗读 ⒉讨论:长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长和美) ⒊课文是怎样写长廊“长”的?画出有关词语。  “一眼望不到边”,这是通过游人的感觉表现长廊的长。  “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是用具体数字来表现长廊的长。数字不好理解,可引导学生同自己的教室或操场的长度相比,增强感性认识。 ⒋长廊不仅很长,而且很美,课文是怎样写长廊的“美”的?  先讨论后总结。课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写长廊的美:⒈横槛上的画美⒉长廊两旁的环境美。讨论时引导学生理解“横槛”、“神情气爽”等词语的意思。 ⒌有感情地朗读,要读出长廊的“长”和“美”。 ⒍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其余各段的学习中去。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流程: 一、课前师生分头搜集、准备有关秦兵马俑的图文音像资料。 二、以读为主线,按照预读准备——自读探究——交流研讨——回读整合四个环节组织学习。 重点研读这两部分 因为文中排列句式用得很多,可利用选词语编对联来进行对联训练. 将军俑 武士俑 骑兵俑 披铠甲 穿战袍 执缰绳 握宝剑 登毡靴 持弓箭 久经沙场 手持兵器 随时准备 重任在肩 整装待发 上马冲杀 第六单元 《古诗两首》《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精读课文。 《卡罗纳》《给予是快乐的》是略读课文。 《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拨动着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 第六单元 单元目标: 1.认识2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正确读写“间隔、懒惰、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袭击、空旷”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能从字里行间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谊,能获得“人间真情”的体验。 4.多读、多想、多体会并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5.感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培养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 单元重点: 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人物的心理感受,从字里行间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 单元难点: 体会并学习作者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设计: 一、以一个“送”字入手,提出疑问:谁送谁? 在哪送?送到哪?何时送?怎么送? 二、让学生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借助注释和收集的资料,自行解决以上问题。 三、让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师: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思是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说得对!“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看见他俩在喝酒,感受到古人很爱喝酒。 生(2):我也看见俩在喝酒,而且从“更尽”这个词中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