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宁市桂雅路小学设计方案说明
建筑篇
设计依据
南宁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
业主提供的项目任务书,用地红线范围及现状图;
《民用建筑通则》GB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DB45/T392-2007;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
《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2;
国家、省及地方有关的法令、法规。
二、设计理念1.背景介绍
南宁风岭新区介绍
凤岭新区位于南宁市东部,以商务和会展为主导功能,规划用地面积为28.783平方公里。根据规划,凤岭新区将保持凤岭丘陵地貌特点,依山傍水进行居住布置,体现生态特点的居住环境,依托会展中心,设置一定规模的市级文化设施。凤岭片区以民族大道为界,南片区主要布置全市性的会议、展览、文化和体育设施,北片区主要布置体现生态特点的高档次的生态居住区。凤岭新区规划设置3条东西向和1条南北向的交通轴,即凤岭南路、民族大道、佛子岭路以及凤凰岭路接铜鼓岭路,其余道路以各功能区间的次干路和居住小区间的支路为主。
南宁市从2002年起,依托民族大道东延长线和竹溪大道的建成通车,开始大规模地开展凤岭新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设完成了凤岭北片区凤翔路、佛子岭路、凤凰岭路等10多条主次干路;投入资金9亿多元建设的长湖东路延长线、枫林路、高坡岭路等道路正在抓紧施工。凤岭南片区也配合会展中心和琅东客运站的建成使用,完成了会展路、龙盘路、青秀路等近10条主要道路建设。
基地概况
项目位于南宁市凤岭新区精英住宅区“荣和大地”内。项目用地位于住宅区北部中央,与住宅区紧密相连,西面为银杉路,南面为住宅区幼儿园。总用地面积为28000平方米
有利条件
基地500米服务半径内均为高标准建设的居住小区。现已开始销售的楼盘有联盟新城、盛世名城等高端楼盘。周边小区居民主要为南宁市中高端收入者。社区整体规划状况良好,交通便捷,环境优美。
不利因素
基地西侧为银杉路交叉口,车流量较大,噪音、空气污染对学校的环境有一定影响。基地紧邻小区北部用地边界,日后的建筑施工也将会对产生较大的噪音与空气污染。
地形因素
沿基地用地周边的规划道路标高最低点与最高点相差2米左右,但现状基地内地形较为平坦,标高最低点与最高点相差约1米。地块东侧为划中的住宅小区,小区场地标高设计高差为2.0米左右,北侧用地的东边为
2.设计理念
地域
因为项目位于我国南方城市的高端社区,我们希望建筑在符合南方通风透气需求的同时,让其建筑形式更富含时代性、文化性,成为一座具有现代感与人文关怀的地域特色学校,让学校不仅在建筑功能上与社区进行配合,还在建筑形式上成为社区景观中强有力的表现节点。
自由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启蒙阶段,小学生通常活泼好动,精力充沛,通过营造丰富的户外活动空间,如广场、庭院、活动平台、风雨连廊等,给小学生足够的自由活动的空间,大大加强小学生课堂之外的交流机会,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
生态
考虑平面布局的生态性,使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应用高科技设备,让孩子生活在融合生态概念的建筑中,从小培养其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的意识。
3.设计思路
平面布局
用地主要划分为办公教学及生活配套区、室外体育活动区两大块。通过分析周边环境,避免主干道路和相邻地块施工的噪音给学校带来影响,避免学校室外运动场的噪音给相邻地块居民楼带来影响,办公教学及生活配套区布置在用地东南部,西北部布置室外体育活动区。
建筑主体、室外体育设施大部分为正南北朝向,基本满足日照及体育场设计要求。南宁地区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建筑平面布局南面设计为开敞格局,有利于空气流动。
交通组织及空间设计
主要出入口朝向银杉路设置,次入口朝向小区二组团设置,开口位置满足与规划道路交叉口距离70米要求。主入口适当退让城市道路,预留家长接送学生的场地。机动交通沿用地边界布置,避免对内部步行人流的干扰。入口广场设置机动车临时停车,出入车便捷,在临街设置生态停车场。非机动停车布置在次入口处以及建筑架空层下部。
主要人流自入口广场开始首次分流。入口广场宽阔大气,非常适于学校的人流集中与疏散,并且是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与游戏的好场所。教学及行政人员由广场南侧进入底层架空的行政办公楼,学生人流则进入广场东侧入口宽敞的门厅来组织二次分流。三栋教学楼分别拥有离其教室最近的楼梯,能让学生人流平均地分配到各个楼梯,降低安全隐患。普通教室位于三栋教学楼的2~4层,共48个普通教室,各种辅助教室分布在普通教室的西侧以及教学楼一层。教学楼之间形成的两个大开间活动庭院则为学生提供了课间游戏玩耍,看书聊天的良好空间。庭院内的绿化景观与建筑外部的绿化景观被主要建筑之间的风雨连廊轻巧分格,从而达到两景相对,绿化景观与建筑融于一体的空间效果,教学楼与教师办公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