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阶段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与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国旗下的讲话
一、导语
今天,我和大家谈谈有关家庭教育的地位作用以及在家庭中如何进行教育及辅导的话题。
二、 明阳天下国际教育培训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与特点
1、什么是教育?
①有一个教育家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并不是知识和认知的积累。也就是说,教育不是只教给孩子一些知识,只重视文化学习,而应该给予人的培养,即他的情感、意志、信仰、交往、行为规范的培养,也可以说是关于他的心灵和品德的培养。
②蔡元培说:“教育是一种帮助”,帮助就是给予支持,给予关注,给予关心,提供给他所需要的东西。教师提供的主要是学习知识的经验、方法。教师和家长都是学生行为的帮助者,主动权在孩子手中。
③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人战胜自我,使每个孩子天天有进步,逐渐向更优秀的方向发展。所以教育者的首要职责就是帮助受教育者、鼓励爱教育者战胜自我,取得成功。
由此可见,我们会比较清醒地意识到:社会发展到今天,教育已经不只是学校的任务,家庭、学校、社会已经融为一体。对每个孩子的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我们的孩子已经进入了初中,这是一个人一生成长,发展中的特殊时期,也是一个关键时期,更是一个多事之秋。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年龄讲,孩子已经摆脱了小学教师的束缚,小学时,七、八岁入校,什么都听教师的,行为也相信教师。而经过五、六年的学习后,他们也有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已经跃跃欲试,他们的思想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独立能力逐渐加强,社会活动量加大,来自各方面的影响也逐渐加大。什么都感到好奇,往往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这时候,孩子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思想、学习分化。再者,从知识上讲,小学与初中过渡,学习压力虽然加大,受基础知识,学习习惯能力和水平,学习意志等的影响,有些孩子会明显地感到吃力,甚至于跟不上。第三,从能力上讲,初中阶段学生正是各种能力如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主选择能力等培养的重要阶段,而学生对这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仍似是而非,他们都缺乏这些能力,相反,他们向往的是自由一点,更自由一点。可以说,一有机会,他们就要表现,所以,光靠学校教育并不能使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完善起来,除学习上课时间之外,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更多一些。从孩子自身发展也罢,从学校教育的需要也好,我们都需要家庭的紧密配合,需要家长的帮助。而这种帮助是更重要的。可以说:
家庭是孩子成长中的第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重要的启蒙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性格特点了解最多,几乎天天在一起生活,父母的言行无时不刻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孩子,对孩子的品质和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什么人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看了妈的脚后跟,闺女差上三二分。这就是耳濡目染,熏陶渐变。正因如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十分重视,但是教育和教育不一样,有的家庭教育效果好,有的家庭教育效果不好。甚至于出现家长管不住孩子的情况,这样就牵扯出如何科学家教的问题。吉林省1999年5月份,市计生协进行了对1000名独生子女及其家长的调查。家庭教育好的和比较好的占40%,这说明多半家庭教育方法存在问题。在问卷中有290名学生反映父母采用的教育方法是训斥,打、骂,甚至体罚,155名同学反映自己父母经常唠叨,学生承认自己家长属于溺爱型和过分保护型的106人,属于过分严格型的265人,属于放任型的107人,过分严格又过分保护的68分。
如何科学地进行家庭教育呢?
1、走出家庭教育误区
①只管吃喝穿戴,忽视思想行为生活习惯的教育、培养。
②溺爱孩子,包庇孩子的缺点、问题。有的家长在和教师交流的时候,不能真实反映孩子的情况,打发灶王爷上天,专拣好话说,这样,教师不能进行针对性教育。
③有问题不分青红皂白,简单粗暴。比如老师、同学、邻居等说你家孩子怎么怎么了,回到家里,不管三七二十一,拳脚相加,夹杂辱骂,孩子有时会受委屈,顶嘴时你更生气,不顶嘴怪受不了。只会使孩子产生不良情绪。你倒不如平静下来,想个合适的机会,用合适的方法向孩子讲解、点拨。
④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要求不恰合实际,其实,每一个孩子的条件是不一样的,他们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都不一样。过高过重的学习期望,学习任务势必会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家长自己没有上过大学,怎么也想让孩子上重点大学,孩子这次成绩考不好,就不高兴,气不打一处来,连打带骂。老是看见别的孩子怎么怎么好,成绩有多高,而自己的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是,尤其是你怎么就考不上前十名,前三名,第一名?大兴县初二15岁的王某成绩优秀,但一次遭父亲责骂后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