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枣 核 ——萧乾萧乾(1910---1999),蒙古族,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是二战期间我国最早在西欧进行采访的战地记者,也是赴欧记者中唯一回国定居者。他为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作品集有:《篱下集》《 人生采访》等。文中的旧时同窗是他的大学同学高君纯。检查预习字音字形 蹊跷( ) 山坳( ) 镶嵌( )衣兜( ) 嫣红( ) 玛瑙( ) 篱笆( )匀称( )qī qiāo ào qiàndōumǎ nǎoyānyún chènlí ba词语积累蹊跷 山坳 胡同 掀起 潜艇 镶嵌衣兜 种籽 枣核 嫣红 玛瑙 国籍 理解词义比喻老年人所剩的日子不多,随时会死去。风烛残年:故弄玄虚:蹊跷:劈头:嫣红:山坳:泛舟:故意玩弄花招,使人高深莫测。奇怪。开头,起首。鲜艳的红色。山间的平地。坐船游玩。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找出文中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友人托我带几颗生枣核,用以在花园里试种一下的事。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3、最后一段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用议论抒情的方式,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老华侨思乡之情是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凝聚力。纲举目张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枣核” 索第一部分: (1) 枣核第二部分:(2-4) 枣核第三部分:(6-10) 枣核第四部分: (11) 枣核见话议体悟情感 1、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这位友人想在自家园中种下一颗枣树——因为他思念家乡。2、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位老人思念故乡呢? (读7-10小节) “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语言) “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胡同枣树”(心理) 栽杨柳、养睡莲、堆假山,还想种枣树。(行动) 3、老人的花园里既有垂柳、睡莲,还有北海,还即将种下枣树,老人何以这样不辞辛苦,不嫌麻烦?而且她已到了风烛残年,到哪年才能看到枣树长大?有种枣树的必要吗? 有必要,老人是把思乡的感情寄托在这些事物上,寄托在这几颗看来普通平常的枣核上,真是满园景色,满园乡情——这就是老人表达思乡之情的独特的方式。 4.作者的旧时同窗在美国的事业、生活怎么样?写她的生活、事业与本文的中心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衬托思乡爱国之情在同窗心上的地位。(虽然有丰厚的物质享受,却无法替代故乡的温暖,无法弥补远离故土的缺憾。)咬文嚼字1、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若改为“他放在手中,像比什么都贵重”,与原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托”用动作写出珍惜的态度,“比珍珠玛瑙还贵重”通过对比加深了“贵重”的程度,生动表达了美籍华人对枣核如获至宝的激动心情。咬文嚼字2、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若改为“这里过圣诞,我想旧历年”,与原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一……就…..”这个句式起强调作用,把游子思乡之情表达得自然深沉。咬文嚼字3、他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若“劈头”换成“突然”,句意有什么变化?)“劈头”有直截了当,单刀直入的意思,表达出朋友急于向“我”倾诉思乡之苦的情态。咬文嚼字4、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几十里以外”,表示好友不怕路途遥远。“一块块亲手”表现了她对此事的重视与认真。“论公斤买下”表现了她不惜重金购置。表现了好友依恋故土的深情。以小见大 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以“枣核”命题?而且就这么几颗枣核,作者这样反复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题大作了?1、从内容上看,枣核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2、从结构上看,枣核又是本文叙事线索。3、从写法上看,以小(枣核)写大(思乡之情)。(感受生活,要由表及里,做深入的思考;反映生活,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加以表现,有时不妨就用一个小小的物件,以小见大。) 设置悬念 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作者先把疑问提出来,把矛盾摆出来,直至高潮,再解开疑问,写出结局。 好处: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 1.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寄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设置悬念索枣核 2.拥抱之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