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陆 刺血疗法 23.十二猴穴 平行锁骨下一寸三分处共三穴,再下一寸五分处又三穴,两边总共十二穴。 主治:猴痧、血管硬化之哮喘、肝霍乱(伤寒、重感冒、霍乱均会引起猴痧)。 24.金五穴 在胸骨上端半月状之下陷凹处金肝穴,每下一节为一穴,其顺序为金阴、金阳、金转、金焦共五穴。 主治:肝霍乱、消化不良(胃胀)、肋痛、气管不顺,各种痧症 说明:金五穴之金肝穴即任脉之天突穴,其下之金阴、金阳、金转、金焦四穴亦即为任脉璇矶、华盖、紫宫、玉堂等穴。 25.胃毛七穴 从岐骨下缘陷凹处,直下一寸一穴,共三穴。旁开一寸五分各两穴(两边四穴)。 主治:羊毛痧、胃病、各种霍乱、心悸、胃出血。 说明:胃毛七穴部位之旁开「一寸五分」改为「二寸」更易找穴,因此胃毛七穴之位置应系鸠尾、巨阙、上脘(以上三穴属任脉)及两旁之不容、承满(属胃经),两侧计四穴,总共七穴,位于胃部附近,并以治胃病为主,故称胃毛七穴,当然,原来之旁开一寸五分亦可刺血。 26.腑巢廿三穴 肚挤直上每一寸一穴共二穴,肚脐每下一寸一穴共五穴,肚脐旁开一寸一穴,其上一穴,其下二穴(共四穴,两边共八穴),肚脐旁开二寸一穴,其上一穴,其下二穴(共四穴,两边共八穴),总共廿三穴。 主治:肠炎、子宫炎、肾炎、肾痛、脐痛。 说明:腑巢廿三穴虽有廿三穴之多,但并不每穴皆用,在精穴简针原则下,一般只针以肚脐为中心,向四面各旁开一寸之穴位为主,随病情之严重而向四方扩张用穴。 上述所举者,概为常见之应用部位,民间所传放血验方及特效部位,当不止此数,今后刺络之发展,仍待各位先进及后学之继续努力,以期于使此种传统疗法得到更大的发挥。 2.合穴:《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说:「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灵枢.四时气》说:「病在腑取之合」。《灵枢》及《素问》中有多篇论及合穴刺血的实例,取穴包括委中、委阳、足三里及阳陵泉,甚至有在曲泉〈肝之合穴〉刺血者〈见《灵枢.癫狂篇》〉。之后许多医书中,也都有不少合穴刺血治病的记录。 古人用合穴放血治病颇为广泛,尤其是霍乱吐泻、心痛暴厥以及疟病等急性肠胃病变及胆经病变,多取尺泽、曲泽、委中等合穴刺血。而「经满而血者」之实症血症病甚多,委中、尺泽、曲泽、足三里等合穴都是刺血常用穴位。 3.荥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荥俞主外经」,外邪侵袭,痹阻经脉,或跌打损伤瘀血壅滞之症皆可刺荥俞穴出血。《素问.缪刺论》说:「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卒心痛,暴胀,刺然谷之前出血,如食倾而已。」。这里的然谷即荥穴,另外如三间〈大肠荥〉刺血治感冒发热肺炎等有效;鱼际〈肺荥〉刺血治肺炎,气喘、腱鞘炎、类风湿关节炎等也都很不错,也都是荥穴刺血的治例。 4.奇穴:有些奇穴刺血常用于急症,如金津玉液治疗舌肿大;十宣治乳蛾及急救等。董师应用奇穴刺血尤多,效果亦极突出,既能治急症,也能治慢性久病。例如背部之精枝〈二椎、三椎各旁开六寸〉刺血治小腿痛甚效;金林〈四、五、六椎旁开六寸〉刺血治疗大腿痛、坐骨神经痛。 5.其它非经穴处:多在血脉瘀阻处,这多半有血管突出或血丝浮现等反应,对之刺血即能见效。刺血时再驸以火罐拔之,效果益佳。 第四节 刺血常用部位及适应症 刺络中最重要亦最常用者即为静脉刺络。下面我们就看看静脉刺络常用之部位: 1.肘窝部 为自古常用之部位,相当尺泽、曲泽穴位,视鼓起之青筋放血。 主治:呼吸器及心脏病(心绞痛用之特效),霍乱、中暑、上肢风湿神经痛、五十肩、半身不遂。 2.膝腘部 相当于委中穴位之部位,效果佳而最常用。(古称血郄,最适于刺血) 主治:肠炎、痔疮、腰痛、项强、下肢风湿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腰椎骨刺、颈椎病、高血压、类中风、半身不遂、脑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血栓闭塞脉管炎、风疹、伤暑、疔疮、癃闭等。 3.下臂部 相当于手三里穴之部位。 主治:面疔、痈、结膜炎、牙痛、湿疹、荨麻疹等。 4.下腿部 ⑴阳明部位 相当于足三里、条口附近(即董师之四花中穴)部位。视青筋放血。 主治:胃炎、肠胃炎、久年胃病、胸痛胸闷、慢性气管炎、丹毒、多发性神经根炎。 ⑵少阳部位 相当于阳陵泉至阳辅附近(即董师之四花外穴)视青筋放血。 主治:急性肠胃炎、肋膜痛、心脏疾病、胸部发胀、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坐骨神经痛、肩臂痛、偏头痛、高血压等。 ⑶太阳部位 相当于承山穴部位,视青筋放血。 主治:痔疮、背痛、静脉瘤。 ⑷太阴部位 相当于阴陵泉附近。 主治:内痔、外痔、痛经、不孕、尿路感染、急性淋巴管炎。 5.外踝部 包括丘墟、昆仑一带。 主治:足关节炎、腰痛、坐骨神经痛。 6.内踝部 包括中封、照海穴一带。 主治:中耳炎、疝气、不孕症。 7.脚 背 ⑴阳明部位 解溪穴附近。 主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丹毒、末梢神经炎,血栓闭塞脉管炎、象皮腿。 ⑵少阳部位 相当于临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