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工科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
摘要:正在转型升级的物联网和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对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人才培养实践为例,以培养“工匠精神”的职业素养为抓手,为提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科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7-0130-02
1 背景
2015年初,中国游客在日本疯抢马桶盖,拉开了有关消费国际产品的争论大幕。近年来国内的中产阶级掀起了马拉松跑步热,可他们脚下的专业跑鞋,几乎都是美国的跑鞋等等……我们口中曾引以为傲的GDP世界排名第二、多家全球企业500强、钢产量世界第一等并不能让我们强大的购买力在全世界琳琅满目的商品面前获得尊严。
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科技进步乃至社会繁荣都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是给中国制造业提出的行动指南。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看到了重振“工匠精神”的信心。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向中高端发展,全社会创新创业全面展开的大背景下,提出并强调工匠精神,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国家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而重振“工匠精神”自然离不开职业教育。目前,有不少高职院校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还不够重视,迫切需要尽快补上“短板”,走出过于重视技能传授、文化教育而忽视职业素养培育的误区。
2 “工匠精神”的演变和内涵
说起工匠精神,我们一定要提到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虽然相隔甚远,但生产的产品质量一流,德国的产品与德国的思辨文化一致―严谨;日本的产品与日本的生产习惯相融―细致。因此,德国的机械、日本的管理、瑞士的手表等等享誉全球,正是由于对“工匠精神”的坚守,才造就了这些国家名企辈出、品牌辈出。据报道,截至2012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以德国为例,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奔驰、宝马、奥迪、西门子等知名品牌之外,还有数以千计的中小企业,他们都在传承了宝贵的“工匠精神”,立足本行,在产品的开发和创新上不断积累优势,最终成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在解放前,我国上海、天津、武汉、广州、东三省等各地工业以租界为龙头逐渐兴起;解放后,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很多工厂里实行师徒制,工人师傅根据手艺分八个等级(即八等级工制度)。当时八级工社会地位很高,工资和大学里的教授差不多。改革开放后,大量外国企业涌入国内,电视机、洗衣机、冰箱、彩电、汽车……等标着“中国制造”的产品一个接一个被组装出来。流水线上的工人成为工人队伍的主力军,有一技之长的匠人基本被边缘化。
拥有一流的工匠,才能拥有一流的产品,才能将“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精造”。而“中国精造”不仅仅需要国家政策的调整,还需要培养几千万一流的工匠,让工匠精神成为中国企业根深蒂固的文化,伟大的中国梦才能成为现实。而作为培养企业人才主阵地的高职院校,怎样脚踏实地培养工匠则任重而道远。
“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极致的精神,其核心内涵在于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工匠们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给客户提供无可挑剔的体验。
3 高职院校工科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
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是以教育为方法而以职业为目的者也。”“手脑并用”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贯通于办学宗旨和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其内涵要义是服务社会、服务平民;做人第一、敬业乐群;注重实用、注重技能;手脑联动、做学合一。因此,高职院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职业展开,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让学生置身于职业实践中,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下面拟结合我校物联网工程学院的具体实践,以“工匠精神”为切入点,对高职院校工科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谈几点做法。
3.1 服务地方经济,培育院系文化,凸显时代特色
为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重点已经从规模扩张转变到深化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及时调整思路,尽快从扩大规模数量转向提高质量效益,走内涵发展道路。《无锡市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