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学第一章绪论.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细胞异常增殖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 第一章 绪论 肿瘤按其生物学行为和对机体的危害程度分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和交界性肿瘤三种类型。 肿瘤的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是细胞生长与增殖的调节和控制发生严重紊乱的结果,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受许多调节因子的控制,肿瘤的形成与这些调节分子的基因发生异常有关。 肿瘤是一种基因病 癌基因 抑癌基因 凋亡调节基因 DNA修复基因 参与信号转导和细胞周期的调节 参与细胞凋亡的调节 参与基因的修复 致瘤因素 细胞周期紊乱(过度增殖),凋亡异常(减少) 导致各种基因异常(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调节基因等) 肿瘤形成 致瘤因素 致瘤因素 正常细胞转变成肿瘤后,便不受机体的调控呈自主性增生,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表现出异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还向周围组织浸润或发生远处转移。 与非肿瘤性增生如炎性增生、修复性增生等有着本质性区别。肿瘤性增生有其独特的特点。 细胞不同程度的失去分化成熟的能力,表现为异常的形态、功能和代谢(不成熟性) 增殖的细胞分化成熟,形态正常,组织结构完好,功能健全 肿瘤性增生 非肿瘤性增生 单克隆性 多克隆性 具有防御内外损伤,保护机体,维持机体自稳的作用,增殖有一定限度,原因去除后,增殖停止 增殖的细胞生长旺盛,失去控制,具有相对自主性,与机体不协调,除去病因,肿瘤仍然增生(不协 调性、自主性和无休止性) 一般无害,有害也是有限度的 对机体有害(有害性) 第二节 肿瘤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一、中医对肿瘤的认识 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与肿瘤的发生 中医药对肿瘤的治疗 仅停留在对肿瘤表象的描述上。3500年前出土的甲骨文中出现过“瘤”字。西方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在描述恶性肿瘤时,发现其形状似螃蟹用 “crab”描述此类疾病,后演变成“cancer”。 2000多年前古罗马医生Galen提出了肿瘤的新概念(遵循自然规律的肿瘤,超出自然规律的肿瘤,违反自然规律的肿瘤,即良、恶性肿瘤和交界性肿瘤) 二、西医对肿瘤的认识 1、 表象认识阶段(公元前1500年~19世纪30年代) Virchow的《细胞病理学》对肿瘤进行了基本论证:“机体是一个有序的细胞社会,在发育过程中要服从自然规律,如有紊乱就会产生疾病。”“癌症是细胞的疾病”此观点为肿瘤的病理诊断和临床肿瘤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此阶段对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提出了环境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的致癌学说。 2、细胞水平阶段( 19世纪30年代显微镜的出现后) 1775年英国医生Percival Pott提出肿瘤的发生与环境有关 扫烟囱的男孩易患阴囊癌 印染工人接触苯胺,膀胱癌的发病率高 1918年日本学者兔耳涂抹煤焦油诱发肿瘤成功 1933年James Cook成功分离出了煤焦油的致癌成分(苯并芘) 巴豆油(佛波酯)导致表皮细胞癌变 烟草成分与肺癌的关系确立 黄曲霉毒素与肝癌的关系确立 Rous肉瘤病毒与肉瘤的关系 EBV与鼻咽癌、Burkitt淋巴瘤的关系 乙肝病毒与肝癌的关系 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宫颈癌的关系 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与成人T细胞白血病的关系 X射线和紫外线与肿瘤的关系 放射性同位素镭、钚的致癌作用 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后幸存者癌症的高发病率 接受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医源性白血病 3、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阶段 1931年电镜的出现使医学深入到亚细胞水平。 20世纪英国Oswald Avery确立DNA携带遗传物质。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的DNA双螺旋模型,为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开启了大门,肿瘤的研究亦进入了分子肿瘤学时代。 1969年美国Robert Huebner等提出了癌基因假说,70年代末癌基因分离成功。至今已分离多种癌基因。 美国Alfred Knudson提出“二次打击学说”,从而发现抑癌基因,至今有多种抑癌基因被鉴定或克隆。 用分子生物学理论解释环境因素与肿瘤的关系. 三、肿瘤诊断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广度上 病理诊断 病理 影像 标志物 内镜 深度上 大体 组织细胞亚细胞 分子水平 综合诊断 1、病理学诊断 细胞病理学,亚细胞水平,免疫病理阶段,分子病理(指导肿瘤诊断、分期、疗效、预后判断、指导个体化治疗) 2、影像学诊断 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放射性核素扫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

文档评论(0)

kfcel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