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许晨波第3章系物质代谢
人体机能学 主讲教师简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糖代谢 第二节 脂类代谢 第三节 生物氧化 第四节 氨基酸代谢 第五节 肝脏代谢和肝功能衰竭 第六节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七节 发热 教学要求 1.掌握糖类物质在体内的分解代谢过程;血脂及血浆蛋白、脂肪酸的β氧化、酮体的生成和利用;肝功能衰竭。 2.熟悉糖异生的过程及糖代谢的调控;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和胆固醇的代谢;生物氧化和氨基酸的代谢;肝脏代谢;体温与发热。 参考书 1.张建龙主编,《人体机能学》,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科学出版社,2007年 2.金惠铭主编,《病理生理学》,第六版规划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3.姚泰主编,《生理学》,第六版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年 4.周爱儒主编,《生物化学》,第六版规划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参考文献 每章至少列出一篇与自己章节相关的参考文献。 相关网络资源链接 1.2/G2S/Portal/OrganizationDetail.aspx?id=105 2.2/G2S/Portal/OrganizationDetail.aspx?id=137 3./Author/General/Detail.aspx?id=A000071117 4./Author/General/Detail.aspx?id=A000123782 5./Author/General/Detail.aspx?id=A000155158(万方数据库网,制作课件教师的作者空间网页) 三、发热的时相变化 I、体温上升期 II、高峰期 III、退热期 37度 I II III 产热大于散热 产热-散热平衡 散热大于产热 (一)体温上升期 下丘脑的 冲动 交感神经 竖毛肌收缩 皮肤血流减少 皮肤苍白 冷感受器 冷感 反射 网状脊髓束 红核脊髓束 运动神经 骨骼肌 寒战 鸡 皮 棕色脂肪组织产热 代谢率增高 EPS 散热减少 体温升高 产热增加 棕色脂肪组织 :富含解偶联蛋白—1。新生儿和冬眠动物有较多的棕色脂肪组织,而成年人很少。新生儿发热时没有明显的寒战反应,产热增加主要来源于棕色脂肪组织的氧化。 代谢率升高:大约为体温上升lC,代谢率升高13%。此外,内生性致热原如TNFa、IL-1等直接作用于外周组织,可使代谢率升高 寒战:使产热量迅速增加4~5倍,此期主要来源。 (二)高温持续期 当体温上升到与新的调定点水平相适应的高度后,就波动于该高度附近,是为高温持续期。 产热=散热 此期产热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升高的代谢率; 发热感:血温升高→使皮肤温度升高→刺激温觉感受器。 (三)体温下降期 “调定点”恢复到正常 散热产热 血温仍偏高 出汗 热型: 稽留热 弛张热 间歇热 不规则热 波浪热 波浪热(周期热):数天内逐渐上升至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或微热状态,数天后又复发,呈波浪状,可见于布鲁菌病、回归热、鼠咬热等。 不规则热:发热持续时间不定,热型变化不规则,系统性戏斑狼疮。 间歇热:体温突然上升达39℃以上,数小时合又下降到正常,一天或数天后又再次升高,如此反复发作。间日疟、三日疟。 弛张热:高热在24小时体温波动大于1℃,可达2℃或更多,化脓性炎症、败血症等 稽留热:高热39~40℃,持续于高水平,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 缓发 缓退 骤发 骤退 大叶性肺炎 伤寒 四、发热时机体的物质代谢和功能变化(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致热性细胞因子对马CNS影响示意图 (二)免疫系统 内生性致热原本身即是一些免疫调控因子 IL-1 IL-6 IFN TNF 发热时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 持续高热,免疫网络平衡关系紊乱。 “淋巴细胞活化因子”,可刺激T、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吞噬细胞的杀菌活性。 “B细胞分化因子” 促进B细胞的分化 促进肝细胞产生急性期蛋白 诱导细胞毒淋巴细胞(CTL)的生成 抗病毒体液因子,除抗病毒外,还增强天然杀伤细胞(NK)与吞噬细胞的活性; 具抗肿瘤活性,增强吞噬细胞的杀菌活性,促进B淋巴细胞的分化,并诱导其它细胞因子的生成。 (三)消化系统 交感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导致食物在胃肠道停滞、消化不良,腹胀、便秘,食欲不振、厌食、恶心;唾液分泌减少,口干、口腔异味 EPs→下丘脑PGs →中枢直接引起厌食、恶心的感受 5—羟色胺(5-HT) →恶心 (四)循环系统 1.心率增加:体温升高1℃,心率平均增加18次/分。 伤寒例外。 致热性细胞因子致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所致; 体温升高本身也可使窦房结的兴奋性升高,促进心率加快, 2. 心输出量增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一种小鼠结直肠原位癌模型的构建方法.pdf VIP
- 百度地图-北京市购物中心报告-71页.pdf VIP
- 克莱斯勒-Grand Voyager-产品使用说明书-Grand Voyager(3.6L)-Grand Voyager(3.6L)-2013款大捷龙用户手册(产品使用说明书).pdf
- 居住绿地设计标准.pdf VIP
-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pdf VIP
- 新媒体短视频代运营.pptx VIP
- 人教版(2025)八年级英语上册 Unit 1 Happy Holiday单元检测卷(含答案及听力原文,无听力音频).doc VIP
- 2025人教版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4 Helping in the community单元测试试卷.docx VIP
- 企业短视频代运营.pptx VIP
- CJJ_T 294-2019 居住绿地设计标准.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