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城 是以大学为主体,以发展高等教育为基础,以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和产学研一体化为主要目标,依托于城市的管理和服务系统,以研制、开发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亚为主导,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区域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集教育、科研、开发服务、生产、居住、旅游休闲等多种职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化社区。 大学城规划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大学城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协调问题; 大学城的校园文化建设不足问题 政府在大学城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不准与职能不清问题; 大学城在发展中存在的价值误区; 大学职能中心的偏移,重心倾向于社会服务职能; 把大学简单视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工具; 发展模式的机械移植,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内容 (二)我国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大学城为例 榆中简介:榆中县是甘肃省兰州市辖唯一的国家级扶贫县。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全县分为北部干旱山区、南部高寒二阴山区和中部川塬河谷地三类地区,经济结构主要以农业为主,县级财政困难。但拥有交通便利(陇海铁路、柳高速公路、312、309国道、101、兰02省道及东金公路纵横贯穿)和县城兰州距市区38公里等区位优势,旅游等资源较为丰富。 榆中县域地图 根据2009年全国统一实点变更数据显示,全县土地总面积为329469.6公顷,其中农用地174829.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3.06%;建设用地14975.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55%;其他用土地面积为139664.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2.39%。 兰州榆中大学城 兰州市榆中大学城简介 兰州“科教城”位于兰州市榆中盆地,距兰州市中心城区46公里,规划面积32.99平方公里。兰州科教城目前人口2.4万人, 按照2020年终期规划,确定本区终期人口控制规模为25万人,其中大学人口10万人、居住人口15万人;科教城可容纳9所普通大学,预计到2010年兰州市科教城须容纳10万在校学生;在科教城安排3所中学,5所小学,规划3所500床位的大型综合医院。 兰州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榆中校区卫星图 榆中大学城的真实现状 目前,榆中大学城入驻高校仅有兰州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两所学校全部学生加起来,只有2万余人,远远达不到总规中2010年达到10万人的要求。由于位于一个镇子的郊区,无法有效发挥大学城科技创新的优势,因此周边仍为农村地区。 榆中大学城的土地利用情况 榆中大学城的使用人群情况 榆中县建设用地—14975.9公顷 榆中县科教新区规划建设用地—3299公顷 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占地5468亩,西北民族大学榆中校区占地2000亩 榆中大学城的交通通行情况 榆中大学城位于巉柳高速三角城入口附近,通过S101与之相连。附近有夏官营火车站。由于周边无城市建成区,无城市公交,学校只能依靠校车进行师生对外交通。极为不便。 榆中大学城的环境情况 大学城背靠群山,东望平川,由于雨水缺乏,山体基本为光秃秃的土黄色。常有风沙,而由于地处城市远郊区,周边除了为大学城服务的少数第三产业,也没有能够休闲娱乐的场所,可谓是“孑然一身,怆然涕下”。 大学城的失败 大学城的发展主要由于中国20世纪初期经济低迷以及大学扩招,各地纷纷向中央要钱投资新建大学城。因此,它是属于一种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固定思维。 兰州市地处西北城市,经济实力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也是比较低。因此,兰州市对周围地区的带动能力就比较弱,辐射半径也比较小。城市空间的限制,兰州的几所高校选定兰州下属的榆中县作为高校新址所在地,该地离兰州市30多公里。 榆中县高校新址远远超出了兰州市的辐射范围,两地只能依靠高速公路来维系人员物资的流通。因此,大学城几乎陷入了一种“孤岛”境遇,它不具备自我循环的系统,需要凭借交通(主要是高校的校车)来维系大学城的运营。 大学城对于周边地区几乎没有任何带动作用。因为这已经是一座孤岛,登高远望唯有“长河落日,大漠苍凉”。 大学城的两个特征: 多样性。大学城远非计划经济下的单一、封闭、自成体系的文教园区模式,而是在组成内容、教育功能、区域互动关系等方面具有全新的高校建设模式,其中,促成其发生变化的因素往往有时代背景、教育发展、城市化生产手段等深层的动力机制和相关高等教育产业化效应的影响,因而具有复杂、多样化的外在特征。作为城市空间外扩的建设手段,甚至成为产业结构和城市升级的因素。 开放性。教育空间的开放,不仅可以促使各种知识流交流共振,而且激发学生的沉默知识显性化,同时也拓宽学生的认知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本身己成为经济发展的智力资本,从经济发展的边缘走向经济发展的中心,高等教育成为一种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全面性、基础性先导效用。 榆中大学城位置偏僻,并没有发挥多样性中对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升级的作用,没有创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农产品食品检验员(三级高级工)技能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市场营销策略案例分析..doc VIP
- DB43T 1063-2015 动物疫苗储藏和运输技术规范.docx VIP
- 国富氢能 上市招股说明书.pdf VIP
- 2023年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docx VIP
- 数字信号处理第三版李力利习题答案.pdf
- 六年级下数学单元测试必威体育精装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检测试卷人教新课标.doc VIP
- 《兽用疫苗运输、保存及管理技术规程》.pdf VIP
- 航空航天行业民用飞机发动机设计与制造方案.doc VIP
-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_副本.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