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涎腺肿瘤 讲课课件 (2).pptVIP

  1. 1、本文档共1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舌下腺肿瘤或下颌下腺肿瘤侵犯骨膜者: 应切除下颌骨,注意下颌N的处理; 一般不做预防性颈清扫术,而作治疗性颈清扫 术后配合放疗和化疗,以巩固疗效。 预 后 病理类型 肿瘤部位 是否完全切除肿瘤 涎腺肿瘤的分类和临床表现及诊治总则。 试述多形性腺瘤的诊治原则。 试述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特点及相应处理。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1.张志愿.口腔颌面外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362-372 2.俞光岩.涎腺疾病.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 合出版社,1994,56-255 3.周树夏.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社,2004,364-378 4.马大权.涎腺疾病.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11-327 5.Eric R.Carlson.Textbook and Color Atlas of Salivary Gland Patholog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Singapore:Wiley-Blackwell,2008,171-287 谢谢 临床病理特点 大体观察: 外表:圆形或卵圆形;直径平均2~4cm 质地柔软,可有囊性感。 剖面:常有大小不等的囊腔,含透明的 黏液样或褐色液体,囊腔内可有 乳头状突起。 包膜:包膜完整,界限清楚。 沃辛瘤术中标本 光镜观察: 上皮细胞形成不规则的腺管 或囊腔样结构并呈乳头状突入 囊腔,其内衬上皮有双层细胞 构成,柱状上皮细胞自基底膜 达腺腔表面,锥形细胞与基底 膜相连,镶嵌于柱状细胞之间。 沃辛瘤病理切片低倍光镜观察 (四医大口腔医院病理科刘源提供) 临床特点 几乎只发生于腮腺,绝大多数 发生于腮腺后下极; 好发40-70岁,男女比例6:1 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有吸烟史; 有消长史(淋巴样间质易发炎); 扪之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 质地较软; 呈多发性,表现为双侧腮腺肿瘤, 或一侧腮腺多个肿瘤;(有的病 人术后又出现肿瘤,不是复发, 而是多发) 右腮腺沃辛瘤(侧面观) 右腮腺沃辛瘤(正面观) 术中可见肿瘤呈紫褐色, 剖面可见囊腔,内含干 酪样或黏稠样液体,易 误诊为囊肿或结核; 特征性表现:99mTc核素 显像呈热结节。 手术切除沃辛瘤标本 治疗原则 -- 一般采用连同肿瘤以及周围0.5cm以上正常腮腺切除的区域性切除术; -- 多灶性肿瘤,则行腮腺浅叶切除。 -- 由于肿瘤常位于腮腺后下极,可考虑肿瘤及周围 0.5cm以上正常腮腺的部分腮腺切除术,并且术中 应切除腮腺后下部及其周围的淋巴结,以免出现 新的肿瘤。 右腮腺沃辛瘤切除术 腮腺腺淋巴瘤 黏液表皮样癌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概述 唾液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者, 女性多于男性,发生于腮腺 者居多,其次为腭部和下颌 下腺,也可发生于其他小唾 液腺,特别是磨牙后腺。 右上腭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 (活检手术后) 光镜观察: 由黏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所组成。 高分化者:黏液细胞占50%以上,表皮样细胞 分化良好,中间细胞不多。 低分化者:黏液细胞不足10%,肿瘤系中间或 表皮样细胞形成的实性团片。 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 (四医大口腔医院病理科刘源提供) 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 (四医大口腔医院病理科刘源提供) 临床病理特点 根据其癌细胞分化程度和生物学特点分为 高分化和低分化两类。 临床特点 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 临床可似多形性腺瘤,生长缓慢,呈无痛性肿块。 体积大小不等,边界可清或不清,质地中等偏硬, 可呈结节状。 位于腭部及磨牙后区的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有时 可呈囊性,表面黏膜可呈浅蓝色,应与囊肿鉴别。 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 很少出现面瘫症状。 颈淋巴结转移少见,血行转移更少见。 术后生存率高,预后较好。 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 生长迅速,可有疼痛。 与周围组织粘连,边界不清。 肿瘤常侵及神经,出现面瘫或舌下 神经麻痹症状。 颈淋巴结转移率高,可有血行转移。 术后易复发,预后较差。 治疗原则 黏液表皮样癌的病理分级是治疗黏液表皮样癌 的重要指标。 高分化者: 尽量保存面神经,除非神经穿入肿瘤或与肿瘤紧密粘连

文档评论(0)

nuve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