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化高山老农传统手工茶 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 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 安化茶的兴起 ? 安化在明代前期(15世纪)参照四川乌茶的制造方法,加以改进,制成黑茶。相比之下,黑茶除掉了青叶气味,滋味醇和,有松烟香,更受西北各少数民族的欢迎。从明至清,茶叶都属于朝廷的“计划供应商品”,而四川茶、汉中茶在明代是朝廷的“定点生产商品”,由于安化茶滋味浓厚醇和且价廉,西北茶商都越境至湖南采购私贩,利厚畅销的安化黑茶很快让汉茶和川茶市场冷落、产销萧条。明朝万历23年(1595年),御史李楠和徐侨为湖南茶叶上奏,一个要求朝廷颁令禁运,免妨茶法马政;另一个认为湖南茶对西北游牧民族有利,不宜禁止。后经户部裁定,报请皇帝批准:自后销西北的引茶,以汉、川茶为主,湖南茶为辅。至此,安化黑茶才算成了官茶。? 晋、陕、甘、鄂、湘等省籍商人,各成一行帮,来安化采购和制作黑茶。资本雄厚的茶商,还在安化建有楼阁,设立行帮组织和商业铺面。资江沿岸各处,都有因此而人丁旺盛商业繁荣的市井,如黄沙坪、酉州、苞芷园、小淹、边江、唐家观、雅雀坪、东坪、桥口等地。? 道光元年(1820年)以前,陕西商人驻益阳委托行栈汇款到安化定购黑茶,受托栈行雇人下乡采买茶叶原料,踩捆成包,以利运输。最初大小形状和重量不一,后来逐渐统一为小圆柱形,重约老秤10斤(100两),称为“百两茶”。清同治年间,晋商“三和公”茶号在“百两茶”的基础上选用较佳原料,增加重量,用棕与篾捆压成圆柱形,每支老秤重约100斤(1000两,约合31.25公斤),称为“千两茶”,圆柱长约5尺(166.5公分),圆周1.7尺(56公分)。这种茶主要是晋商经营,又以籍贯不同分为“祁州卷”和“绛州卷”。祁州卷系山西祁县等地茶商经营,每支重1000两,产量较多;“绛州卷”为绛州茶商经营,每支重1100两,数量较少。? 把茶叶制作成立柱的形状,经过炒、渥、蒸、踩等数道工序,一方面增加了有限体积内茶叶的重量,便于运输;另一方面是黑茶品质形成之必需。“百两茶”、“千两茶”系列有一个总的称呼——花卷。有三重含义:一是用竹篾捆束成花格篓包装;二是黑茶原料含花白梗,特征明显;三是成茶身上有经捆压形成的花纹。茶呈圆柱,像一本卷起来的书,故称“花卷”。另外,在“祁州卷”和“绛州卷”之外,有老牌本号加料绛州卷,品质最高,号称“卷王”,历史上产量极少。 18世纪国际茶叶市场以红茶为主,清咸丰年时,安化功夫红茶在国内外就享有盛名。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届世博会,中国展品分别陈列在8个专业馆和中国馆中,农业馆的展品以茶叶为大宗,来自于湖南安化的昆记梁徵辑红茶,斩获金奖,安化红茶蜚声海内外,达到空前繁荣。 茶老满的由来 据可靠的记载,清末民国初,“茶市斯为盛,人烟两岸稠”的安化黄沙坪,茶行的兴隆又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钱庄、绸店、当铺、药房、米店以及各类作坊、曲艺、唐班,街市繁荣,经济发达。当时黄沙坪年产红茶十多万箱,引茶2万余包。加工花卷3万支左右,是最大的花卷茶集散地。这里商铺百余家,茶号52家,差不多全国所有的大茶号都有分庄(子公司或办事处)设在此处,仅仅1平方多公里的面积里聚集了4万多常驻人口,民国时期有“小南京”之称。? 据90岁以上的老茶农回忆,黄沙坪资江沿岸不到约1.5公里沿线就有十多个船码头,主要都是用来装运茶叶,专门从事搬运的工人成立脚帮,帮众几百号人,常年靠此营生。?许多大的茶号,如三德玉、晋记、永泰福、宝聚昌、宝聚庆、天顺长、天一香、阮远长、裕通永、茶老满、兴隆茂、竹巴松茂、大昌川等,都踩制千两茶。由于千两茶是安化茶传统的也是主打的产品之一,市场从来不成问题,许多人靠薄本微利起家,做成了大老板。一个茶号的资本金多则几万十万光洋,少则几千元,都做得热气腾腾。山西人、陕西人、甘肃人,久已到此生根发芽,福建人、广州人也越过南岭北上,由湘江入资江沿水而溯到黄沙坪开铺立市,经营茶叶。 “老抠儿”的山西人、操着福建官话的闽南人,与宝庆人、安化人一道,共兴公益,建立带有家乡色彩的庙宇、楼阁,当时著名的有福建印迹的天后宫、山西风格的关帝庙、江浙倾向的洞宾楼、吉安公馆(茶老满所建)、山西公馆、……。?每到收购季节,处处门户大开,茶香满街,连茶商会馆、吉安公馆、山西公馆也会开门收茶卖茶。街上摩肩接踵,只能从人缝里挤,那是黄沙坪最繁忙的季节。? 1920年,湖南茶叶讲习所由长沙岳麓山迁往安化小淹、再迁黄沙坪;1938年,湖南私立修业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湖南农业大学的前身之一)因日本侵略者入侵长沙,迁往黄沙坪附近的林家村的褒家冲(建国后政府在此建安化县茶叶实验场),培养了大量茶叶人材。在中国当代的茶叶史留下了重重印记。 茶老满的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