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律失常的临床用药 一、概 述 心律失常分为过速型和过缓型,治疗心律失常药物通常系指防治心动过速型心律失常的药物。 1、心脏冲动起源异常(冲动形成障碍) 2、冲动传导异常:引起心律失常的冲动传导障碍可分为:①单纯传导障碍②折返激动两类 随着心脏电生理学研究的进展,对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理和疗效判定时,最好用心肌电生理学加以解释。 二、与心律失常有关的心肌电生理学知识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由心肌细胞膜的性质所决定: 1、不同心动周期心肌细胞膜对各种离子具有选择性通透作用 2、心肌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是不同的,心肌细胞内K+ 浓度约为细胞膜外30倍,而膜外Na+浓度约为细胞膜内15倍 心室肌细胞静止状态下(即静止膜电位):细胞内外电位差-90mv(心肌细胞内-90mv),是由于K+ 外流所致 动作电位:包括除极时〔0〕位相,复极时〔1〕 〔2〕〔3〕〔4〕位相 〔0〕位相:当心肌受到超过阈电位(-60mv)刺激时开始除极,乃Na + 大量进入心肌细胞内所致,使-90mv升至-60mv(此时只产生局部电位不能扩步传导) 〔1〕位相:即复极的开始阶段(尖峰电位),由于膜电位达+20mv决定通透Na + 速度减慢( Na + 快通道关闭)而选择性让 Cl-进入细胞内(因为静电作用异性相吸)致使膜电位下降接近0mv 〔2〕位相:即复极的缓慢阶段(平台), Ca2+ 慢通道开放,使Ca2+内流与K + 外流基本持平,形成平顶状,相当于 EKG ST段 三、心律失常发生机理(快速型心律失常) 1、心肌自律性增高 2、折返激动形成 折返现象(兴奋折返)是形成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以心室肌内的蒲肯野氏纤维-心室肌环路为例说明: 3、两者同时兼备 名词解释: 绝对不应期:〔0〕位相开始到〔3〕位相前部,即-90mv~ -55mv这段时间内对任何强度的刺激均不发生反应; 相对不应期: 〔3〕位相后部称相对不应期,即-55mv~ -60mv这段时间很短暂,给予非常强大刺激可引起反应,但只限于局部去极化,不能扩步传导,不产生动作电位; 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 ERP):是相对不应期与绝对不应期之和,有效不应期缩短,可致心律失常;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不少抗心律失常药都是通过使有效不应期(ERP)相对延长的作用机制而发挥作用的。 有效不应期相对延长的判断: 1、有效不应期(ERP)与动作电位(APD)时间往往有平行关系,即APD延长往往ERP也延长; APD缩短往往ERP也缩短; 2、两者的延长或缩短不是成固定比例,抗心律失常药的药效需要: 有效不应期的延长大于动作电位延长;有效不应期的缩短小于动作电位缩短,即ERP/APD1 四、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及作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 ①、影响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的功能, ②、抑制异位起搏点自律性, ③、改善冲动传导, 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 1、钠通道阻滞剂(膜抑制药) 包括: 奎尼丁(quinidine) 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de), 双异丙吡胺(disopyramide) 作用机制:主要降低心肌细胞膜对钠的通透性,使〔0〕位相除极上升的速度及幅度减慢,传导减慢,延长有效不应期;降低〔4〕位相除极的坡度,从而减慢自律性。 奎尼丁(quinidine) 是奎宁的右旋异构体。 电生理作用: ①、主要作用是与心肌细胞膜上的钠通道脂蛋白结合,使钠通道变窄或关闭,阻止除极时Na+ 的内流,使〔0〕位相除极速度减慢,传导减慢,有效不应期(ERP)延长。 ②、阻止〔4〕位相Na+的内流, 〔4〕位相坡度降低,从而降低了心脏的自律性。 ③、奎尼丁(quinidine)同时也抑制了K+的外流,使复极时间相对延长,动作电位(APD)延长。 ④、该药对Na+的抑制远远对K+的抑制,所以,ERP延长APD延长, ERP/ APD1 药动学参数 ①、吸收:口服吸收良好约70%,Tamx 1~2h,生物利用度(F)80% ②、分布:Vd 2~4L/kg 有效血浓范围3~6 μ g/ml,蛋白结合率 85%。 6 μ g/ml易致毒性反应 ③、代谢:90%在肝内代谢,转化成3-羟基奎宁丁等(具有药理活性) ④、消除:代谢产物及原型均经肾脏排泄, T ? 4~8h 临床应用 多种快速型心律失常如转复或预防房颤或房扑。 药物间相互作用 1、奎尼丁与地戈辛合用:Quini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resform使用说明.doc
- 丙烯酸乳液标准文本.pdf VIP
- 《劳动权益保护法规》课件.ppt VIP
- 要素式强制执行申请书(申请执行用).docx VIP
- GEOMETRICAL OPTICS AND OPTICAL DESIGN (几何光学和光学设计).PDF VIP
- T_CSTE 0001—2021_污(废)水处理用碳源.pdf VIP
- 赣科技版信息科技七年级上册 第6课《网络创新应用》第2课时 教案.doc VIP
- 大型齿轮渐开线齿形误差在位测量仪(测控第一大组课程设计报告).docx VIP
- 人工智能助力文化创意产业增长分析报告.docx VIP
- 杉木人工林抚育经营技术规程.pdf VIP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