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中应用.docVIP

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中应用.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中应用

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护理模式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何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模式,根据患者不同疾病证型,辨证施护,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92.5%、6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到97.5%,与对照组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具有明显的护理疗效,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按摩   【中图分类号】R248.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8-0169-02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中医称之为“腰痛病”,多因患者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受到破坏,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根所致[1]。患者发病时腰部及以下一侧或者两侧均会感到剧烈的疼痛酸麻[2],从而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因此,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无论采取保守或手术治疗,在康复过程中应用有效的护理均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中医护理是近几年逐渐发展成熟的临床护理模式,在护理中可以提高患者对中医治疗的依从性。笔者对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和西医常规护理,探讨中医护理模式在临床上的效果。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科室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3]和保守治疗的适应症[4]。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8.7±1.6)岁,经CT检查,一个椎间盘突出的患者28例,两个椎间盘突出的患者9例,三个椎间盘突出的患者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9~66岁,平均年龄(48.5±1.5)岁,CT检查显示,一个椎间盘突出的患者27例,两个椎间盘突出的患者9例,三个椎间盘突出的患者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椎间盘突出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治疗患者入院后进行推拿按摩及腰椎牵引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推拿按摩时患者俯卧位,采用一指禅法,按照膀胱经、胆经循行,在患者腰部及下肢部位进行推拿按摩,时间持续5min。配合点位按摩,力度主要以局部酸胀为宜,接触患者痉挛的肌肉后采用旋转复位法,30min/次,2次/d;采用腰椎牵引方法时患者采用侧方型突出俯卧位进行牵引,中央型突出患者进行仰卧位牵引,牵引的重量起始主要为体重的25%左右,每次进行25min左右,1次/d。30d作为患者治疗的一个周期。   1.3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采取体位护理、疼痛护理、牵引护理等方式。根据患者腰痛的性质,给予不同缓解疼痛的护理模式,例如冷痛感的患者可以采用热敷以缓解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按摩、轻叩、口服止痛药物缓解疼痛;对患者采取牵引治疗时,应将牵引重量保持在患者体重的1/4,时间维持在30~60min,每天1次,餐后不可实施牵引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模式,以运用针灸、按摩、心理护理以及辨证施护等为主。①针灸护理:以肾俞穴、去室穴、委中穴、阳陵泉等为主穴,采用行泄法进行针灸,每次20~30min[5],对肾气亏损患者,加阿是穴、承山、殷门、悬钟等穴位,隔天一次,如若患者有严重的寒湿症,以艾条置于腰部疼痛部位进行湿经散热;②按摩护理:穴位按摩疗法可以使患者肌肉舒缓、精神放松,扩张局部毛细血管,增加血流动力,使循环加快,起到了舒筋活络、调理气血的功效。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环跳、委中、承山、秩边穴位采用中指进行点按手法,在患者腰椎以及下肢疼痛处进行按压揉搓,按压揉搓时间为20min,1次/d;③心理护理:患者因疾病的疼痛多具有焦虑的心情,患病后日常生活受到限制,加之患者对自身疾病认识的不足出现焦虑的情绪,从而产生恐慌及不安的心理。在护理中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应用科学的心理护理方法,使患者对自身疾病以及治疗方法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使患者多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给予患者最大程度的满足感,同时与家属进行沟通,使家属配合护理人员,经常对患者进行鼓励,从而建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④辨证施护:中医认为疾病的治疗主要是“三分治,七分养”[6],在中医护理中主要以饮食起居为首位,是中医护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对血瘀型患者选择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禁忌肥甘厚味,避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