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灵魂――浅论宋词中悼亡与决绝情爱心理.docVIP

多情灵魂――浅论宋词中悼亡与决绝情爱心理.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情灵魂――浅论宋词中悼亡与决绝情爱心理

多情灵魂――浅论宋词中悼亡与决绝情爱心理   [摘 要]情爱心理从广义上讲就是一种爱情观的体现,是引发主体爱恋情感的深层诱因。宋词中含蕴着宋人丰富而绵密的情爱心理,阅读宋词我们就能感受到宋代词作间透露出来的“热情”?p“快意”?p“满足”,同时又连着丝丝“苦闷”?p“忧怨”?p“悲凉”的情爱心理。而这种情爱心理被促发得如此“洋溢”,是因为词人把情感都宣泄在词作之中,从而使我们感受到宋词中情爱的真挚性。纵观宋词的历史,就是一部情感丰富的灵魂史,其情感线索是复杂和绵密的。是“满足”中带有“悲凉”,“快意”中略带“忧怨”,“热情”里饱含着“苦闷”,悼念亡者的伤痛中透着“决绝”。而这些情感的表达又是靠着作家准确而细致地洞察,并选取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将内心情感自然流露,从而反映出宋人特有的情爱心理。正是这些情感意识交织成趣,汇成了一条有关爱情的溪流,让后代的情爱意识顺流而下,起到了引航指路的作用。本文就宋代词人悼念亡者的几首作品入手,力图发掘出其中悼亡之思所引发的决绝态度,由悼亡词引出宋人情思之绵密、感情之厚重。   [关键词]宋词 情爱心理 悼亡 决绝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489(2009)12-0133-02      一个个灵魂在宋词词苑中悄然徘徊?p踟蹰,它饱经人世的沧桑,历尽千万词人曲折的心路,留下一曲曲动人的恋歌。宋词也正是一部反映宋人情爱心理的文献。本文就宋代词人悼念亡者的几首作品入手,力图发掘出其中悼亡之思所引发的决绝态度,由悼亡词引出宋人情思之绵密、感情之厚重。   在封建男权社会里,女性多是作为男性附庸,更有视之为玩物而存在的。这种现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如男子抛弃情人,又或秦楼楚馆中的莺莺燕燕与文人墨客的风流韵事(柳永即为此方面代表),女性总是以弱者的身份出现,并随之伴以凄恻的命运,真情似乎离之甚远。而到了宋代,随着人们情爱心理的逐渐“成熟”,真情终现于宋词文献之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类即是悼亡词。   悼亡词,顾名思义即是对死去亲人?p物事的悼念,这方面的文学作品虽然前代也有人尝试去描摹过,可大多出于对自己身世凄凉?p孤独的慨叹,谈不到对逝者的情有多么真切,涕泪横流让人不禁对其真实性产生质疑。而到了宋代,有些词作中表现出来的悼念之情甚至超越了悲伤的结界,大有舍却生命?p与之同去的“决绝”心理,让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以下略作分析:      一、对宋代悼亡词意境中情爱心理的分析      宋代悼亡词中表现出的哀伤意蕴总能令读者感同身受,而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在于词人对作品意境的营造,试观以下几首,品其词境: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旧栖新垄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这是一首情深辞美的悼亡之作。作者夫妇曾经住在苏州,后来妻子死在那里,今重游故地,想起死去的妻子,十分怀念,就写下这首悼亡词。全词写得很沉痛,十分感人,成为文学史上与潘岳《悼亡》、元稹《遣悲怀》、苏轼《江城子#8226;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同题材作品并传不朽的名篇。   词的上片“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两句,写他这次重回阊门思念伴侣的感慨。“阊门”,苏州城的西门。说他再次来到阊门,一切面目皆非。因为前次妻子尚在,爱情美满,便觉世间万事都是美好,这次妻子已逝,存者伤心,便觉万事和过去截然不同。“何事”,为什么。即与我同来的人,为何不能与我同归呢?接着“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两句,写他孑身独存的苦状,“梧桐半死”,比喻丧失伴侣。枚乘《七发》有“龙门之桐……其根半死半生”。这两句说,我像遭了霜打的梧桐半死半生,白发苍苍,老气横秋;又像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不知所止。寂寞之情,溢于言表。词的过片“原上草,露初??指死亡。??,干掉。古乐府《薤露》有:“薤上露,何易??:露??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用草上露易干喻人生短促。下片接着:“旧栖新垄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二句,写面对着故居新坟,他感慨万千,既流连于旧日同栖的居室,又徘徊于垄上的新坟,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雨打南窗,声声添愁。如今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裳呢?这词末二句,应是全词的高潮,也是全词中最感人的地方。“旧栖”、“新垄”、“空床”、“听雨”,既善于描出眼前凄凉气氛典型环境,也抒发了寂寞痛苦深情。从末句“挑灯夜补衣”的典型细节往事描写上,可见妻子勤劳贤慧,对丈夫温存体贴。这种既写今日寂寞痛苦,复忆过去温馨,终见夫妻感情深厚,情意令人难忘。回肠荡气,十分感人。   又如苏轼词云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