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泉铭并叙.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一泉铭并叙

六一泉铭并叙 苏 轼 六一居士迹不到,千古人呼六一泉 初 读 通读全文,借助注释,疏通文句。有哪些词、句难以理解?请圈画出来,提交小组讨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课堂交流。 精 读 在惠勤的眼中,欧阳修是何许人也?为什么他会这样认为?苏轼的看法又是怎么样的呢?请从文中找出依据,说说你的理解。 公,天人也。 悟 读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 小组合作探究,试体会作者独特的情怀。 知识链接 本文作于元佑五年(1090)杭州知州任上。以真挚而浓烈的感情,怀念已故师友欧阳修与僧人惠勤。特别是对欧阳修其人其文表示了由衷的推崇。文章将记事、议论、抒情熔于一炉,写得生动活泼而情意绵绵。 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闰七月,古文运动领袖欧阳修与世长辞。时苏轼正在杭州通判任上,他惊闻噩耗痛哭于友人孤山僧人惠勤旧舍。后因思念、缅怀欧公,苏轼又于元祐五年(1090年)十二月八日前去拜访老友惠勤旧舍,怎奈此时惠勤早已作古,其弟子将自己手画之欧阳修、惠勤二人肖像奉上,并引苏轼到舍下观一汪泉水,惠勤弟子以为,此奇异山泉水乃是其师在天之灵闻苏轼来,特意“出泉以相劳苦”的。因此祈求苏轼挥毫以“记之”。惠勤弟子之言,让苏轼联想与座师欧阳修深厚的师生情谊—— 嘉祐二年(1057年),欧阳修知礼部贡举(科场考官),在批阅苏轼应举之文时,因苏轼之文有先秦散文家孟轲之风,不同流俗,遂拔为礼部试第二。更有甚者,欧阳修在读了苏轼《上梅直讲》书后欣喜地对好友梅尧臣高声云:“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自此开启了欧苏二人相契以深之师生情谊。熙宁四年(1059年)六月,欧阳修致仕(退休)归颖州,同月苏轼亦乞外(请求外调)补得杭州通判。九月苏轼便赴颖州拜谒欧公,彼此流连近有月余。随着岁月流逝,欧苏二人情谊与日俱增…… 于是,苏轼以对座师欧阳修深深敬慕,当即挥毫以欧阳修雅号“六一”为此泉命名,并作《六一泉铭并叙》,又在孤山镌石为铭,标名立景,以寄寓对恩师之深切缅怀。 事实上,欧阳修从来没有到过杭州。但他有一篇描述杭州的文章《有美堂记》传世,字里行间如亲临其境。有美堂在吴山,今亦不存,仅在原址建有“有美亭”。而六一泉、亭虽以欧阳修自号命名,但其故事与苏轼关系更为密切,是为苏轼深感其知遇之恩。欧阳修、苏轼所处的时代,有可能是中国古典文化最为辉煌的顶峰,而他们应当是其中最为耀眼的明星。其中,欧阳修更堪称一代巨擘,三苏、曾巩、王安石等人都为其弟子、门生,这种成就大概旷古烁今。 回 眸 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提示:试从词句理解、文章主旨、铭文写法、人物情怀等方面作简要回顾,整理收获 。 拓 展 请积累文言词汇。 课后阅读《六一居士传》和《醉翁亭记》。 请写一篇读后感。 (以上任务任选) 清淑山水六一泉, 厚重人文满字间。 拜谒先贤生有幸, 欧苏佳话万年传。 (张国荣) * * 乃取勤旧语,推本其意,名之曰六一泉,且铭之曰: 君子之泽,岂独五世而已,盖得其人,则可至于百传。尝试与子登孤山而望吴越,歌山中之乐而饮此水,见公之遗风余烈,亦或见于斯泉也。” 六一泉半亭所向不远便是西湖宽阔的水面,一段长堤从远处隐隐延伸过来,传唱着脍炙人口的千年佳话。 结束语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