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_第一章 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史 课件.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_第一章 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史 课件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分析研究加深而导致自然地理学在19世纪末叶以来出现了分化独立的变化后,在20世纪初又由以李希霍芬和道库恰耶夫为代表的地理学家,开拓了新的综合研究的方向,重新确立了自然地理学的科学地位。 一、景观学派与普通自然地理学派 李希霍芬和道库恰耶夫开创的综合自然地理方向,在原苏联得到迅速发展,并在20世纪20-50年代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综合自然地理学。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由于地理学家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而出现了两大学派。  一是景观学派,另一个是普通自然地理学派 。 ? 第三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 ——现代地理学 景观一词源于德文Landschaft(原意:地方风景),它作为地理概念也最先出现于德国。在德国曾出现过以帕萨格(S.Pas-sarge,1867—1958)为代表的景观学派。 但原苏联的景观学派直接建基于道库恰耶夫的自然地带学说,而由贝尔格(Л. C. Бepг,1876—1950)在其论著中加以创立。 贝尔格于1913年明确指出:景观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景观学就是地理学。 在以后(十月革命后)的发展中,景观学逐渐成为原苏联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1.景观学派 这一学派侧重于研究地表局部(地域)的地方性地理特征。其主要观点是: ①景观是各自然要素有规律结合所形成的具有独特特性的地段; ②景观是自然带的组成部分,而自然带是同一类型景观分布占优势的地域,亦即景观带; ③景观是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景观学派过分强调研究地表局部的规律性 ,忽视了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一般规律性的研究。 在景观学发展的同时,俄国少数地理学家侧重于研究地表的整体结构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地理规律,并形成了普通自然地理学派。 2.普通自然地理学派 布罗乌诺夫在《自然地理学教程》一书中提出如下观点: ①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现在的面貌,即研究作为生物活动场所的地球表壳; ②地球表壳是由几个同心圆壳所组成,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这几个圈层在很大程度上相互渗透,并通过它们的相互作用决定着地球的外貌; ③研究地球表壳各圈层的相互作用,是自然地理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布罗乌诺夫的见解十分接近于对综合自然地理学本质的理解。 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后,综合自然地理学在理论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这些理论成就大多局限于各学派的片面认识之中。 到了20世纪40年代以后,在当代原苏联地理学家卡列斯尼克、伊萨钦科等人的有关著述中,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理论体系才有了较为完整的体现。 二、综合自然地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947年,卡列斯尼克出版了他的名著《普通地理学原理》。这本标志着普通自然地理学发展高峰的著作,比较注重各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 书中有专门章节讨论地理壳的综合特征,包括: 人类与地理环境 地球景观壳的发展 地球的一般地理规律 和地理景观等等。    伊萨钦科在1957—1959年间来我国讲授“自然地理学原理”,系统地叙述了地域分异规律、景观学说、自然区划理论。   伊萨钦科这次讲学活动,不仅打开了我国当代综合自然地理研究的局面,而且使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理论更系统化了。 他的讲稿后来编印成书,至今仍是本学科一本极有参考价值的文献。   上述这些论题都包含着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 至此,我们已经看到作为一门科学的综合自然地理学完全确立了。    一、悠久的历史 1.奴隶社会后期:《禹贡》、《管子·地员篇》两篇著作分别包含了两种重要的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思想和概念——自然区划和土地类型。 《禹贡》是我国现存最古文献《尚书》中的一篇。 《禹贡》用自然分区方法记述当时我国的地理情况,以山岳河海作界,把全国分为九州,对黄河流域的山岭、河流、湖泽、土壤、物产、贡赋、交通等记述详细;长江、淮河等流域的记载则相对粗略。 ???? 第四节? 我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 《禹贡》还从自然特征出发进行区域间的比较,暗示了一种地带性的更替。 从地理学发展史来看,《禹贡》提出的地理观念,成为中国自然地理区划最古老的一个典型。 这在世界上也是首创的。 《管子·地员篇》。是春秋时代齐国管仲的著作。成书约在公元前3世纪。   其前半部根据地势高低和地貌形态差别,把土地分为渎田(大平原)、丘陵和山地三大类, 然后又按地表物质组成、中小地貌形态及其他自然特征的差异分出次一级的土地类型;   后半部专论土壤,按土壤肥力和宜耕性把土壤逐级划分为不同的等次。 值得重视的是《地员篇》如下的几个特点: ①它把土地按类型划分,是我国古代土地类型的代表作; ②具有分级系统,且排列次序有一定科学根据; ③具有综合的观念,放眼于土地的多种自然特征,如对平原的各个类型的说明,涉及其木、草、泉水深浅、水质和作物等。    2.封建社会时期   主要地理学成果有: (l)地理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