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的故事:让农民在知识上翻身.docxVIP

杨善洲的故事:让农民在知识上翻身.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善洲的故事:让农民在知识上翻身

杨善洲的故事:让农民在知识上翻身   编者的话:杨善洲一直非常重视教育,他在任期间带头捐资办小学,还创办了半工半读的简易学校,开展扫盲工作。他在1963年人们还吃不饱的情况下就作出决定,全县教师要以教书育人为重点,不参与支农活动。退休后,他还专门拿出了市里奖励的10万元钱捐给XX市一中,资助贫困学生的学业。   走上XX保山街头,随便打上一辆出租车,问司机:“您知道杨善洲吗?”   “怎么不知道,他是我们原来的老书记,退休以后去施甸种树,市里奖给他的钱都不要,捐了10万元给保山一中。我女儿就在保山一中读书,我是从学校的宣传栏里看到的!”   走进保山一中,宣传栏里的海报已经有点褪色:“XX年5月5日,原中共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向保山一中捐款10万元,用于资助高中部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旁边是瘦削矮小的老人手捧巨大捐款牌的照片。   身边飞快地跑过几个中学生,记者随口叫住一个名叫李佳璇的女孩:“你知道杨善洲吗?”   “知道呀,他是我们的老书记,种了好多树,还给我们学校捐了好多的钱!”清澈的眼眸中流露的是钦佩和仰慕。   XX县原政协副主席计盈告诉记者,杨善洲捐资助学并非偶然。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他就一直十分重视教育事业:“过去,姚关陡坡村的孩子读书要到十几公里外的清平洞小学。孩子们夜里四五点钟就起床,带一包冷饭,走两个小时的山路去上学,下午3点多又赶着回家,每次上学都要走四五个小时。特别是冬天,伸手不见五指的,一路摸黑到学校很危险,这个问题怎么办?1960年,我在施甸区姚关清平洞小学任校长,时任保山县委副书记的杨善洲专程找到我,研究解决陡坡村学生的入学难问题。我建议在村上办一所民办学校,他立马拍板同意,回到陡坡村后带头捐资,乡亲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建成了一所简陋的民办小学。”   上世纪60年代初,在实际教学中过分强调劳动教学,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学生成绩急剧下降,整个教育处于混乱之中。1963年,XX县人民吃不饱,生活十分困难,在工作人员纷纷走出机关、大规模支农之时,杨善洲作出了一个决定:要求全县教师要以教书育人为重点,不参与支农活动。已经75岁高龄的保山农校退休教师线东华回忆起半个世纪前的那一幕,感慨地说:“杨书记这么重视教育,令我们非常感动。大家都暗自下决心,一定要教好书、育好人,才对得起他的良苦用心!”   当时,许多贫困家庭都存在这样的思想:“我们连饭都吃不饱,还读什么书?”杨善洲却不这么认为。他从十分有限的财政中拿出经费设立了助学金,帮助贫困子女读书,每人每年补助2元,很多学生靠这笔助学金完成了学业。当年接受学校资助的学生,现在已是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和老奶奶了。一提到杨善洲,他们都满怀感动地说:“要不是老书记设立的助学金,我们的书早就读不下去了!”据统计,他担任XX县委书记期间,XX县的小学由191所增至1132所,教职工由420人增至1169人,毕业生由360人增至1123人。   上世纪60年代,施甸有80%的群众都是文盲。杨善洲打定主意:“要让农民在知识上翻身!”他积极创办半工半读的简易学校,还开办了16所农业学校,并大规模开展扫盲运动。他专门走到田间地头,向群众宣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激发群众的学习热情:“旧社会,只有富人家的子女才能读书。新社会,共产党让群众读书,就是为了掌握好枪杆子、印把子、钱柜子,真正当家作主。”许多参加过扫盲学习班的群众深有感触地说:“一开始,我连斗大的字也不认得。参加了扫盲班,学会写名字、查字典、读报和记简单账簿,收获不小呢!”据统计,共有1400名群众通过扫盲学习班脱盲。   时光荏苒,但杨善洲对教育的支持和关心却丝毫未减。XX年,当他决定把XX市委、市政府奖励给他的20万元奖金中的一半捐给保山一中时,消息震动了整个保山城。他把钱捐出来,让更多的孩子可以读上书、读好书;他把爱的种子撒向下一代,种下桃李收获一片芬芳。(记者 姜 洁)   编者的话:杨善洲一直非常重视教育,他在任期间带头捐资办小学,还创办了半工半读的简易学校,开展扫盲工作。他在1963年人们还吃不饱的情况下就作出决定,全县教师要以教书育人为重点,不参与支农活动。退休后,他还专门拿出了市里奖励的10万元钱捐给XX市一中,资助贫困学生的学业。   走上XX保山街头,随便打上一辆出租车,问司机:“您知道杨善洲吗?”   “怎么不知道,他是我们原来的老书记,退休以后去施甸种树,市里奖给他的钱都不要,捐了10万元给保山一中。我女儿就在保山一中读书,我是从学校的宣传栏里看到的!”   走进保山一中,宣传栏里的海报已经有点褪色:“XX年5月5日,原中共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向保山一中捐款10万元,用于资助高中部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旁边是瘦削矮小的老人手捧巨大捐款牌的照片。   身边飞快地跑过几个中学生,记者随口叫住一个名叫李佳璇的女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