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史 吐血整理版.doc
《中国文化史》期末复习指南 考试时间与地点 时间:2012年6月25日(星期一)7—8节 15:30—17:10地点:文2—308教室 题型及分值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五、阅读分析题(共20分) 考试形式与要求 考试形式:随堂开卷 考试要求: 1. 独立完成,互相商量视同作弊; 2. 可查阅相关资料(教材、笔记、课件和参考书) 3. 在规定时间内(100分钟)完成答卷。 考查范围与重点 重点为不同时期的思想文化与制度文化; 复习思考题 1.简述中国古代文化的三次转折。 2.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多元私学兴盛的原因与文化背景。 3.简述唐朝诗歌繁荣的历史根源。 4.简述古代科举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5.简要概括明清文化的特点。 6. 怎样理解文化大一统与多元共济的矛盾统一? 7. 发扬传统文化与引进、借鉴西方文化是矛盾的吗?试结合具体的文化现象分析说明。 8.怎样评价明末清初“西学东渐”文化现象? 中国文化史 绪论 本课程揭示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特点与意义,纵向再现数千年中国灿烂文化的轨迹,横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诸多领域,涉及面广,信息量大。 通过学习中国文化史,可以在较短时间里比较集中地受到全面的深层次的文化素质教育,还可以为个人在以后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文素养基础。 绪论 主要内容 一、“文化”概说 二、中国文化界说 三、中国文化史的线索和分期 四、中国文化史的主要任务与教学内容 五、学习中国文化史的意义、目的和方法 六、本课程的考核 一、“文化”概说 (一)文化的内涵 文化,一般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人本身自然属性,使其体现出人的价值观念的一切活动成果或现象。 文化的本质内涵就是自然的人化,或者是人化自然。 文化是人类现实生活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文化史。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的划分: 广义文化包括人类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及其创造的手段、规则、制度、习惯等,一般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 。 狭义的文化,则仅指人类精神文明的建树,即思想、哲学、制度建设、宗教传播、文学、艺术与史学等成就。 (二)“文化”的概念梳理 文化是一个汉语古典词,在近代被借以翻西方对应词,赋予新的内涵。 “文”的本义是 《周易?系辞下》说:“物相交,故曰文。”《礼记?乐记》说:“五色成文而不乱。”《说文解字》说:“文,错画也,象交文” 进入文明社会以后,“文”又引申为包括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又具体化为文书典籍、文章和礼乐仪制等。用以表示人伦秩序,组成“人文”。 “?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周易?系辞下》:“男女构精,万物化生。”《书?大诰》:“肆予大化诱我友邦君。”后来又演变为教化、教行、化育等义。 “文”、“化”两字放在一起使用,最早见于《周易?贲卦?象辞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指日月星辰往来交错现象,也即天道自然规律;“”即人与人之间纵横交织的人伦秩序。意思就是观察人伦秩序,用来教化天下的老百姓。 ?指武》里首次使用“文化”一词:“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所兴,为不服也, 作为整词的“文化”是“人文化成”与“文治教化”的省称,已经沿用两千年。 “文化”的现代含义,是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借助汉字词对译英语及法语“Culture”获得,并经中国学者传入中国。 “Culture”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为动词,有耕种、居住、敬神等义,16—17世纪的英法文“Culture”,包括德文“Kultur”逐渐由耕种引申为对树木禾苗的培养,进而指对人类心灵、知识、情操、风尚的化育,从重在物资生产转为重在精神生产。 (三)文化与文明 “文明”之“文”指文采、文藻、文华;“明”指开明、明智、昌明、光明。联合而成“文明”,其意为:从人类的物质生产(尤其是对火的利用)引申到 文化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人通过有目的的劳作,将天造地设的自然加工为文化。而“文明”则是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 进入“文明”阶段的标志:文字发明与使用、金属工具发明与使用、城市出现、阶级与国家的建立、宗教性礼仪中心的筑成。 中国的文化史长达百万年之久,而进入创制并使用文字和金属工具的文明时代约四千年左右。(一说中华文明五千年) “文明”Civilization”,源于“城市”,表示城镇社会生活的秩序与原则,是与“野蛮”、“不开化相对应的概念。” (一)中国文化的特征 1.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伦理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以“”为志趣的”的 中国文化史 绪论 2. 中国文化的一般特征: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