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前儿童游戏的本质与特征优质课件
2、游戏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①游戏,是儿童创造性的源泵 ②游戏中获得的技能,有助于问题的创造性解决。 ③游戏,特别是结构游戏,有助于改善儿童的认识结构,挖掘儿童的创造潜能。 ④游戏提供了一种激励创造性思维的适宜气氛。 * 3、游戏与儿童智力发展 ①智力游戏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 ②游戏中问题的解决或新颖的联想,能够改善或组化儿童的智力结构,使智力转化为一种认识策略和机制。 ③游戏过程中,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智力活动。 * (三)游戏与儿童社会化 游戏与儿童社会化密切相关,它是儿童以后能否成功地适应社会的关键所在。在游戏中,儿童不仅获得一些粗浅的交往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儿童可以逐渐地解除自我中心,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关心他人,认识并认同成人的社会角色,发展道德责任感,从而培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1、游戏促进儿童性别社会化 2、游戏促进儿童情感社会化 3、游戏促进儿童道德社会化 4、游戏促进儿童更好地接受文化 * (四)游戏与人格发展 1、游戏是儿童自我意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或方法。 2、游戏可以促进儿童人格和谐,保证儿童心理健康 ①游戏有利于儿童积极情感的发展,也有利于疏导消极情绪 ②游戏有助于幼儿意志品志的培养。 ③游戏有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 ④游戏有助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返回 * 游戏理论 经典游戏理论 福禄贝尔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维国斯基理论 皮亚杰认知理论 * 经典游戏理论 剩余精力说:席勒和斯宾塞—发泄剩余精力。 松弛说:拉扎鲁斯----游戏不是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 的补充。 生活预备说:格鲁斯---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准备。 生长说:阿普力登—游戏是机体练习技能的一种手段,儿童通过游戏可以生长。 复演说:霍尔---游戏重现祖先进化的过程,重现进化过程中的动作和活动。 成熟说:拜敦代克—游戏是欲望的表现。 * 德国的福绿贝尔(F·Frnbel,1982-1852)最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戏并尝试创建游戏实践休系的第一个教育家。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他将游戏的本质归结为生物性。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游戏是社会性活动,是在真实的实践情况之外,在行动上再造某种生活现象。游戏的本质是以物代物进行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凭借语言的功能,以角色为中介,了解。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 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则提出“游戏发泄论”、“游戏补偿论”。认为人的欲望常爱压抑不能随意表现,游戏则可促使儿童发泄他的内在的抑郁和坏的情感,从而摆脱和消除它。发展自我力量,以应付现实环境,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和要求,从而得到正常发展。 *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指不断重复一些行为,而主要是希望从中得到快乐”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儿童早期认知结构发展不成熟,不能够保持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协调或平衡。这种不平衡有两种情况: 一是顺应大于同化,表现为主体忠实地重复范型的动作,即模仿;别一种是同化大于顺应,表现为主体完全不考虑事物的客观特性,只是为了满足自我的愿望,与需要去改变现实,这就是游戏。 皮亚杰经典试验 * 上图中的小婴儿还没有建立客体永久性。实验开始时,给婴儿呈现一个玩具小象,当他对这个玩具正感兴趣时,用纸板把玩具挡住,他就不再关心这个玩具了。 * 年龄稍大的儿童则不同,当处于类似的实验情景时,儿童能够爬过遮挡用的帷幕,寻找他所感兴趣的玩具。 * 谢谢! 再见 * 幼儿的主导活动---游戏 游戏的本质和特征—什么是游戏 游戏的构成要素---怎样辨别游戏 游戏的作用----为什么是主导活动 游戏理论-----游戏的研究 * 学前儿童游戏的本质与特征 你小时候玩的游戏有哪些? 为什么你认为它是游戏? 如何判断一个活动是游戏? * 一 、建立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观 (一)、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演变 一般趋势:在态度上由不自觉 自觉。 在内涵上由生物性 社会性。 经历的阶段: (1)游戏概念的非自觉化理解; (2)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 (3)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 问题:试评述游戏的生物性(社会性)本质观? * 游戏的生物本质观—本能活动 福禄培尔:游戏是儿童内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的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 斯宾塞:是剩余精力的无目的的消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