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通县蚕豆主要病害发生及防治
大通县蚕豆主要病害发生及防治
摘要 阐述了大通县蚕豆主要病害蚕豆锈病、蚕豆枯萎病和蚕豆根腐病的危害症状、发病条件、发生规律等,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蚕豆主要病害;危害症状;发病规律;防治方法;青海大通
中图分类号 S435.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154-01
大通县地处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北部,属省会西宁市辖县,耕地面积4.62万hm2。大通县海拔2 280~4 622 m,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农作物以小麦、油菜、马铃薯、蚕豆为主,全县播种面积45 487.41 hm2,蚕豆播种面积为1 642.69 hm2。其中景阳镇、新庄镇、塔尔镇是大通县蚕豆主产区。
1 蚕豆锈病
1.1 危害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叶和茎。初期仅在叶两面产生淡黄色小斑点,后斑点扩大并隆起,形成夏孢子堆。发病严重的整个叶片或茎都被夏孢子堆布满,后期夏孢子堆逐渐形成深褐色不规则形或椭圆形冬孢子堆,其表皮破裂后向左右两面卷曲,散发出黑色的粉末即冬孢子。
1.2 发病条件
锈菌喜温暖潮湿,气温14~24 ℃均适于孢子发芽和侵染,气温20~25 ℃易流行,因此多数都在3—4月发病,尤其是春雨多的年份易流行。早熟品种生育期短,可避病。植株下部的茎叶发病早且重。从土质和地势看,土壤黏重、通透性差、低洼积水发病重。
1.3 传播途径
北方以冬孢子附着在蚕豆病残株上越冬。萌发时产生担子及担孢子,担孢子成熟后脱落,借气流传播到寄主叶面,后在病部产生性子器、性孢子、锈子腔及锈孢子,然后形成夏孢子堆产出夏孢子,借气流传播形成再侵染,秋季形成冬孢子堆及冬孢子越冬。锈病的发生与品种、播种期、温湿度等有关。
1.4 发生规律
翌年越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借气流传播到寄主植物上,在寄主组织内形成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锈孢子成熟后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温度适宜,阴雨天湿度大的情况下,有利于发病。
1.5 防治方法
选用早熟品种,在锈病大发生前收获或接近成熟时收获。适时早播,生育后期避过锈病盛发期。合理密植,开沟排水,及时整枝[1]。发病初期用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进行喷雾,隔10 d左右喷1次,连续防治2~3次[2]。
2 蚕豆枯萎病
2.1 危害症状
病株茎基部有黑褐色病斑,潮湿时常产生粉红色霉层。茎基部病斑逐渐向上发展,最后整个植株枯死。叶片自下向上逐渐变黄枯萎,病叶常扭折、弯曲,干枯脱落。叶初呈淡绿色,逐渐变为浅黄色,叶缘尤其是叶尖部分常变黑焦枯。病株根系弱小,极易拔出。根系受害,侧根和主根上均产生褐色至黑褐色条纹,可导致主根变黑,皮层腐烂,须根全部坏死并消失。
2.2 发病条件
土壤湿度、温度和酸碱度对此病的发生有较大的影响。当土壤含水量低于65%时,发病率较高,土壤越干燥,病势发展越迅速,有的病株在结荚前就已枯死。土壤湿度高、土质肥沃,病株将产生大量自生根,可延迟病势发展,有时病株仅有部分枯萎而其他部分仍能开花结实。土壤温度在l5 ℃时,病株开始显症,土壤温度升高,病害发展快,当达到25 ℃左右时,病株常迅速枯死。土壤温度高于32 ℃时,病害发展减缓。病害在瘠瘦的土壤内比在肥沃的土壤内发生较为普遍且严重。酸性土壤比碱性土壤易发病。
2.3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田间病残体上越冬。病原在植株生长期间主要以分生孢子通过流水、农具等传播,从伤口侵入植株须根,再扩展到主根。土壤含水量低于65%时发病重。缺肥及酸性土壤发病重。田间以结荚期发病较多,现蕾至结荚期为发病盛期。
2.4 防治方法
增施钾肥,科学灌水,要求速灌速排;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可用种子重量0.25%的20%三唑酮乳油拌种[3]。可用草木灰600 kg/hm2+磷酸二氢钾30 kg/hm2,或3%~4%的石灰水,喷洒在豆根附近的土壤上进行防治。
在发病初期,可用25%丙环唑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10%双效灵水剂l 500~2 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95%敌磺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5%噻菌灵悬浮剂1 000倍液浇灌豆田。发病严重时,7~10 d后再灌1次[4]。
还可在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浇施蚕豆根部,用药2~3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 蚕豆根腐病
3.1 发病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根和茎基部,引起全株枯萎。根和茎基部发病,开始表现为水渍状,后发展为黑色腐烂,烂根表面有致密的白色霉层,以后变成黑色颗粒。病茎水分蒸发后,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