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产脲酶微生物分离及对重金属固化.doc

土壤中产脲酶微生物分离及对重金属固化.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壤中产脲酶微生物分离及对重金属固化

土壤中产脲酶微生物分离及对重金属固化   摘要:从苗圃土壤中分离具有产脲酶活性的细菌,对其进行鉴定,并利用其对镍、铜、铅、钴、锌和镉等重金属进行去除。结果表明,土壤中产脲酶微生物对镍、铜、铅、钴、锌和镉等重金属的去除率达88%~99%。土壤中微生物可以通过生物成矿作用,固化土壤和污水中的重金属。这些微生物可以在重金属生物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生物成矿;重金属;产脲酶微生物;碳酸盐沉积   中图分类号:Q93-331;X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4-3280-03   重金属是一类移动性差、难以降解并具有潜在危害的重要土壤污染物。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活动,致使环境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其背景值,由于重金属离子具有长期滞留和不可降解的特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在金属矿床开发及冶炼、固体废弃物堆积以及为提高农业产量而使用化肥、农药、污泥及污水灌溉等过程中,导致重金属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同时随着大规模的城市扩张和建设,许多建筑物建设在废弃的工厂及垃圾场附近,地基中重金属污染严重。重金属元素能通过食物链最终进入生物体内,破坏生物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1]。   传统的重金属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蒸发浓缩法、电解法、活性炭和硅胶吸附法和膜分离法等,但这些方法存在去除不彻底、费用昂贵、产生有毒污泥或其他废料等缺点。因此,研究与开发高效环保型的重金属处理技术和工艺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2,3]。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微生物治理重金属污染逐渐受到重视。微生物处理法是利用细菌、真菌、藻类等生物材料及其生命代谢活动去除重金属,从而降低土壤环境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同传统处理技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如其处理成本低,处理效果好,生化处理后污染物残留量可达到很低水平,因而该技术成为最有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修复技术。碳酸盐的沉积是生物矿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与无机化学成矿过程相比,生物诱导的矿物晶体,在矿物晶体大小、晶型和微量元素成分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4]。微生物诱导的碳酸钙矿物,在生物修复放射性元素污染,如锶(Sr)、钡(Ba)等的修复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5,6]。碳酸盐的沉积很多基于脲酶分解尿素,生成CO32-和氨,增加环境pH,从而使环境中阳离子与碳酸根结合形成碳酸盐矿物[4]。   研究利用从土壤中分离的产脲酶微生物,使重金属生成重金属碳酸盐矿物,使其由活化态转变为稳定态,从而达到固化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目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及培养基   巴氏芽孢杆菌八叠球菌(Sporosarcina pasteurii)购自于美国模式培养物集存库(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编号为ATCC11859,肿大地杆菌(Terrabacter tumescens) 购自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编号为AS.1.2690[7]。   脲酶筛选培养基:蛋白胨0.1 g,氯化钠 0.5 g,磷酸二氢钾 0.2 g,尿素 0.2 g,葡萄糖0.01 g,加水至100 mL,再加入酚红(0.2%)0.4 mL。   除葡萄糖、尿素外把其他药品称好放入水中煮沸,使其溶解,调pH 7.2过滤,高压灭菌15 min。尿素(灭菌)液配制:每100 mL基液内加2 mL。10%葡萄糖(灭菌)液配制:每100 mL加0.1 mL。   1.2 方法   1.2.1 土样采集及菌种的分离 产脲酶微生物分离自清华大学花圃。取土壤样品1.0 g,置于装有100 mL 5 mol/L尿素培养基的250 mL三角瓶内,37 ℃、150 r/min富集培养24 h。取0.1 mL以无菌水稀释成10-2、10-3和10-4 3个梯度,涂布脲酶筛选培养基,37 ℃培养24~48 h。挑选培养基周围变红的菌落划线培养,获得单菌落。   1.2.2 微生物浓度及脲酶活性检测 采用UNICO2000型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微生物浓度,检测时所用波长为600 nm,所测值用OD600 nm表示。   脲酶活性测量方法为:取1 mL菌液与9 mL 1.1 mol/L尿素溶液混合,用电导率仪测量5 min溶液电导率的变化,所测5 min内平均电导率变化值乘以稀释倍数,即为菌液酶活性,此值反映了菌液水解尿素的能力,菌液酶活性除以菌液OD600 nm,即为菌液单体酶活性,该值反映了每单位OD600 nm菌液水解尿素的能力[8,9]。   1.2.3 16S rDNA序列分析 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提取采用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天根生化)提取。16S rDNA 序列扩增引物为27F (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