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典文学中桃花意象.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中国古典文学中桃花意象

浅析中国古典文学中桃花意象   摘 要:在中国古代,文人志士喜爱诗词歌赋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而含蓄内敛的中国古代文人,也喜欢借各类植物和花草来寄托个人忧思,传达个人感情。桃花因此也成了文人志士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事物之一。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以桃花这意象作为情感寄托,寓情于景的作品不在少数。以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桃花意象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本研究的分析办法,对桃花题材的意象进行分类和探析,旨在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各类意象研究的建设性发展做出理论贡献。   关键词:中国古典文学;桃花;意象;托物言志;象征手法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200-02   一、 中国历代古典文学中的桃花意象   1. 中国古典文学与意象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关于文学意象最早是出处于《周易·系辞上》“圣人立象以尽意。”也就是说明???人使用物品或事物记录,都是为了传递感情和思想。刘勰的《文心雕龙》则第一次提出了“意象”指的是一切悟彻人生的艺术家能运用笔墨描写想象中的景象。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意象作为一种常识性的事物出现了,并在古代文学上意义和作用重大 [1]。   2.中国古典文学的桃花意象   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对桃花、桃木的实质性利用,这些物品的使用,为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出现桃花的意象提供了物质性基础和事物原型。而中国文学中以桃花歌咏美人为开端的就是这个时期的《诗经·周南·桃夭》篇章。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专门歌咏桃花的诗赋,这个时期,对于桃花的歌咏多在于强调桃花这一植物的灵气和气质,诗词中对于桃花颇具女性气质的脂粉感觉已经开始流露出来。到了唐代,这个时期是中国诗词歌赋发展繁荣的时期,由于经济发达,文化开明,这个时候文学作品中对于桃花的歌咏也不局限在其物质性方面,而是开始重视了其情感意蕴之美,桃花的意象形象也开始出现。到了宋代,受到宋代社会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此时,文学作品也区别于以往朝代,更多了对社会和时代的思考,桃花的意象也就更多地被运用,这个时候对于桃花的意象探讨主要是在其品行和德性方面进行思考,追求生活高雅情趣是宋代文人志士将桃花极尽渲染,展现了时代的特色。   不难看出,在历朝历代,桃花意象在文学作品中受到时代、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状况以及文人自身的影响,呈现出不一样的情感和思想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点。但总的来说,在古典文学作品中,桃花都是以青春、女性、生命。时间等象征出现的,这些经典的内涵在中国古典文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里程碑的意义,成为历代文人志士精神的皈依,时代和文化的产物[2]。   二、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桃花意象分析   根据各类作品的归纳和总结,古典文学中桃花的意象分析,总结为几类。   1. 以桃花作为美人的意象   桃花,多为红色,花香浓郁、色泽诱人。根据桃花原始的物象特征,在古典诗词中经常看到的就是将桃花誉为美人,以桃花来借代美人。清代姚际在《诗经通论》中说:“桃花色最晚,故以喻女子,开千古辞赋咏没人之祖。”可见,桃花和美人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这种象征和借喻手段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关于桃花美人,不同环境和不同的年代的人,表现出来的人文理想也会不一样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种要算是诗经里的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用桃花来比喻新嫁娘的美丽容貌,用桃树多实来祝福主人家人丁兴旺,这是一种古诗中常用的比兴手法。多指端庄女子。第二种,艳,当属桃花扇中的李香君了。“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李香君这枝桃花,占得是个艳字。想来秦淮八艳的艳名,舞文弄墨之人也大抵皆知。第三种美人,纯,就素面登场了。“去年今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去,桃花依旧笑风。”崔护的这首诗,大抵没几个人不知道。护所经之地,是城南一村居,想来那赐之女子,也如这门前门后桃花,是自然生长的。封建社会,这样独自在家且会抛露面的,肯定是贫苦人家的女孩子。平常荆钗布裙,不施粉黛不说,农忙时怕还要帮着父下地干活,久了,皮肤自然就会健康红润的多,再与桃花这一映衬,崔大才子的心里可就有点沉甸甸的想法了。要说崔护那时刚好进士未第,正属落魄时节,心低落,才会想到去城外走走,看看,呼吸呼吸新鲜空。若是中了,怕也是呼朋唤友,风得意的去酒楼青楼狂欢去了,那我们可就少了这么一首经典的千古绝唱,也不会认识那样一位如桃花般美丽的民间小女子了。第四种,就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了,怜人的美女。林黛玉从小亲亡故,被寄于外祖家,未及年,父亲又因病去世。平时虽说锦衣玉食,奴仆群,但到底是寄人篱下,于是常睹物伤心,作悲声,感叹世飘零。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这桃花与美人也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但却不像前三种那样互相形容,彼此陪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