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课件_14.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流行性乙型脑炎课件_14

流行性乙型脑炎 传染病学教研室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是世界上流行广、危害人群健康最严重的一种虫媒病毒性疾病,也是我国夏秋季流行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年发病人数2.5万,病死率5%—15%,老年患者病死率甚至可高达50%—70%,病残率在30%左右; 乙脑病毒感染通常在动物间传播和流行,自然界约有60多种动物可感染乙脑病毒。 定 义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 1871年,日本即有乙脑流行的记录,国际上称之为“日本脑炎”。 特 点 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 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 临床上急性发病,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和脑膜刺激征为特征; 重型患者伴中枢性呼吸衰竭,病死率高达20%~50%,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 病原学 乙脑病毒; 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第1亚群; 呈球形,直径20~40nm ; 核心为单股正链RNA,外有外有类脂囊膜,表面有血凝素,能凝集鸡红细胞; 对外界抵抗力不强,56℃、30分钟即可灭活。对各种消毒剂都敏感。但耐低温和干燥。 感染该病毒后,无论发病还是隐性感染,血中均可产生补体结合抗体、中和抗体及血凝抑制抗体; 具有嗜神经性。 乙脑病毒的电镜照片 传染源 传染源是受感染的动物 人也可作为传染源。 在流行期间,猪的感染率100%,马90%以上,为本病重要动物传染源。 幼猪是主要传染源。 人被感染后仅发生短期病毒血症且血中病毒数量较少,故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能传播本病的蚊虫很多。现已被证实者为库蚊、伊蚊、按蚊的某些种。 国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三带喙库蚊。 传播途径 蚊 动物 动物 蚊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好发于10岁以下儿童, 尤其是2~6岁儿童, 成人多因隐性感染而免疫。 隐性感染率高,感染后出现典型乙脑症状的只占少数; 高度散发性,集中暴发少,家庭成员中少有同时多人发病; 病后免疫力强而持久,罕有二次发病者。 流行特征 1、地区性:本病流行于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一些国家,在我国疫区分布在兰州、长春连线以南的广大地区内,仅东北北部、青海、新疆及西藏等地未见本病报告。 2、季节性:本病的发生与蚊虫密度曲线相一致,气温和雨量与本病的流行也有密切关系。故有严格的季节性,80%~90%病例集中于7、8、9月份, 3、年龄分布:老少均可发病,10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80%以上。 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 淡色库蚊中型大小,喙无白环;各足跗节无淡色环;2-7腹节背面有淡色带 淡色库蚊是我国班氏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中华按蚊 中型大小,灰褐色,触须具4个白环;翅前缘具2个白斑。 中华按蚊是疟疾和马来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也是班氏丝虫病的次要媒介。 发病机制 病毒血症; 病毒对神经组织直接侵袭: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 免疫性损伤:血管套。 发病机制 病理解剖 病变范围较广,可累及脑及脊髓; 噬神经细胞现象; 大脑皮质、脑干及基底核的病变最为明显,脑桥、小脑和延髓次之,脊髓病变最轻。; 大脑和脑膜有充血、水肿和出血; 神经细胞不同程度变性,肿胀和坏死; 坏死软化灶; 局部胶质细胞增生,形成胶质小结; 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 临床表现 潜伏期4~21日,一般为10~15日。 典型乙脑的临床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惊厥等。可分为四期: 初 期 持续1~3日; 起病急; 多无前驱症状; 体温在1~2日内高达39~40℃; 头痛、恶心和呕吐; 嗜睡或精神倦怠; 易误诊为上感; 少数可有颈强直及抽搐; 极 期(一) 病程3-10天; 高热:体温常高达40℃以上,热度、热程与病情相关; 意识障碍:嗜睡、谵妄、昏迷等,程度、持续时间与病情相关; 抽搐:频率、严重性与病情相关; 极 期(二) 呼吸衰竭:延脑呼吸中枢病变、脑水肿、脑疝、颅内高压和低血钠脑病等所致; 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相互影响。 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深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肢体强直性瘫痪或肌张力增高,去大脑强直,听觉障碍,视力障碍,感觉障碍。 恢复期 病程8-11天; 体温逐渐下降; 精神神经症状逐日好转; 恢复期症状; 大多数在半年内恢复。 后遗症期 后遗症期:指经积极治疗,但发病半年后仍留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者 。 与乙脑病变轻重有密切关系。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