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日关系“结构论”与“本质论”
中日关系“结构论”与“本质论”
2012年6月20日,正是中日关系从名古屋市长的“南京大屠杀乌有论”向东京都知事酝酿“钓鱼岛事变”过渡而持续“高烧不退”的时候,日本非营利组织“言论NPO”与《中国日报》社共同实施的“中日关系舆论调查”发布了颇有刺激性的数据:日本人的中国反感率达到2005年以来的最高值84.3%,好感率只有15.6%;而中国人的日本反感率为64.5%,好感率为31.8%。
“空前最坏的结果!”“相互反目的两国国民!”日本媒体反应强烈,与东京都发起“购岛募捐”挑动的“钓鱼岛危机”形成共振。
然而,中国主流媒体却一再发表把危机描绘成“右翼分子破坏中日友好”的“闹剧论”文章,呼吁“正气”压住“日本右翼的邪气”,警告勿“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种回避事实的批判、诅咒难免搅乱外交战略思考:既然绝大多数国民感情如此,“友好”立论逻辑何在?“正邪”所指究竟是谁?
事实上,根据日本内阁府的“外交舆论调查”,日本人的中国反感率早在2004年就开始超过半数达58.2%;而同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的“第二次中日舆论调查”显示,中国人的日本反感率为53.6%。进一步来看,中方2002年“第一次中日舆论调查”的数据是43.3%,日方“外交舆论调查”的同年指标为49.1%;即在2002年就是“日本人比中国人更反感对方”的状态。
现代政治和公共外交需要“信息化民意”作为政策根据。战后中国对日外交一直高举“友好”旗帜,为什么“大局”适得其反?日本是国民投票选举政府的政治共同体,哪里有“扶正压邪”的头绪?直面事实,反思经验教训,才能整理化解危机的思想路线图。 正视“真问题”
以民族自我中心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解,相互高度嫌恶的国民感情正是谴责对方的借口和机会;并且从调查数据来看,日本人对中国的基本认识是“社会主义、一党制、利己主义因此不可信赖”,中国人对日本的基本认识是“资本主义、军国主义、好战,因此不可信赖”。如此认定对方具有某种讨厌的“本质”,倘若让容易感情短路的“本质主义”者判断,似乎只有长期“死磕”乃至“终有一战”的前途了。
然而,知识探讨应看到“结构性”事实:有80.3%的日本人和78.4%的中国人认为中日关系重要,并且双方多数都不满于政府外交和首脑会谈的成果,都肯定存在“领土问题”,都认识到影响中日关系的最主要因素是“领土问题”,都最希望首脑会谈能解决“领土问题”。很显然,“领土问题”的存在决定了中日关系的对抗性“结构”,通过谈判和平、合理地解决“钓鱼岛问题”乃化解中日关系危机的出路。
中日外交的实际状况怎样呢?就在“钓鱼岛事变”发生前,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于2011年底访问了中国,双方把即将到来的邦交正常化40周年确定为“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希望深化“战略互惠关系”;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在2012年1月31日的参议院预算委员会审议中,一位在野党议员质询野田首相:去年举行了日中首脑会谈,但总是用“战略互惠关系”之类“悦耳动听”的语言游戏搁置“真问题的解决”。为什么不谈“尖阁列岛”和油气田共同开发问题?是不是应该反省?野田答道:“战略互惠关系见面就说,在某种意义上,就像咒文那样,见面就相互唱念一番,但个别悬案还会闹起来。”
“战略互惠”是日本提出的中日关系新概念,堂而皇之地载入两国的“政治文件”,但竟然被戏称为“咒文”,引得议员们当场失笑。野田也似乎意识到不妥,一边致歉,一边修正说:“应该说是理念,或者说是基本原则,相互确认,反复念几遍,也有深化意识的作用。”
但那位议员不以为然,强调解决现实问题才是“政治家的工作”,指责两国首脑遇到麻烦就靠唱经念咒逃避问题。
对于“战略互惠关系咒文论”,日本媒体称首相“无意中流露出本心”。事实证明日本政府的外交谋略超出那位议员的想象:首相访华照例念一通“战略互惠关系”咒文,但几个月之后就发生“购岛事变”,爆发钓鱼岛“悬案”。
如果在邦交正常化或缔结和平友好条约时合理解决了钓鱼岛问题,或者即使当时搁置但后来择机谈判把“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条约化,何至于如今撕破脸皮。 中国的信息战略“盲区”
历史认识、钓鱼岛之类“问题”间歇发作造成周期性恶化的外交僵局,这是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的规律。“历史认识问题”时有“休眠”,外交缓和周期尚能勉强复位。但“钓鱼岛问题”出现了日本否认“搁置主权争议共识”的“死结”,所以挽救中日关系的关键在于两国共同澄清历史真相。
外务省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课长浅井基文指出:搁置主权争议问题,“不仅是外务省,而且是日本政府共同的认识”。邦交正常化谈判时的外务省条约课长栗山尚一也确认:存在中日首脑之间关于搁置钓鱼岛问题的“默契共识”。于是,玄叶光一郎外相在2012年10月10日会见记者时说:“据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