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西辽河地区“龙”起源几个问题.docVIP

中国东北西辽河地区“龙”起源几个问题.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东北西辽河地区“龙”起源几个问题

中国东北西辽河地区“龙”起源几个问题   [摘要]中国龙是人类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特殊现象。西辽河地区崇尚龙源于崇尚野猪;距今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在整个崇龙系统中,自身就有起源-发展-成型的演进轨迹;通过考古研究发现,龙早期是雌雄两个系统并行发展的。   [关键词]中国东北;西辽河地区;龙;起源   [中图分类号]C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07(2012)01-0025-06   [收稿日期]2011-12-02   [作者简介]薛志强,男,大连大学韩国学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西辽河文明起源。(大连116622)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龙”的起源及发展,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觀。在中国文化史及文明史上,当然也具有特殊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无论在世界任何地方,有龙就有中国人;同样,哪里有中国人,哪里也就有了龙——这一起源于早期巫术觀念的灵物,在中国文化中一脉相传???几近万年,最终取得与“天地崇拜”、“祖先崇拜”和“皇权崇拜”并驾齐驱的历史地位,直到今天还发挥着强大的向心与凝聚作用,这一文化现象,亘古仅见,举世无双。   目前,在中国南北各地的考古学文化中,都发现了诸多龙迹:较早阶段的有河南濮阳距今6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中用蚌壳摆塑的龙;安徽含山距今5000年的凌家滩墓地出土有玉龙;湖北黄梅县距今5000年的遗址中也发现有用河卵石摆塑的龙;属于良渚文化的瑶山墓地还出土了龙首形玉镯。到距今4500年左右,陕西北首岭遗址中出土有彩陶类龙纹;山西陶寺龙山文化墓地出土有在陶盆内底彩绘的盘龙纹等。这些龙迹,主要分布在中原及江南地区,而西辽河地区发现的龙迹,无论是数量、造型还是分布范围,都明显地表现出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差异性。   随着中国考古学中早期的龙迹越来越多,相继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一是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国“龙”是多种动物的复合体,但在起源阶段,它的主根、直根究竟为何物?--是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客觀条件及物质基础,那么,龙起源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是什么?三是原始龙从起源、发展到最终定型,它的演进轨迹如何探讨?四是龙在起源的早期阶段,其发展究竟是单一系统、两个系统抑或是更多系统等等。这些问题,在黄河与长江流域的考古资料中是很难找到答案的,而在西辽河地区,我们或许能够凭借着丰富的考古资料,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线索。   二、西辽河地区“龙”起源的几个特点   首先,我们要对所讨论问题的范畴大体做一个时空界定:在时间上,以距今8200年-5000年为限,在这一时段内,西辽河地区的考古学文化主要有兴隆洼文化(距今8200年-7400年)、赵宝沟文化(距今7200年-6400年)、红山文化(距今6600年-5000年)。这些文化,横向有交错分布;纵向有传承关系,因而学术界称之为“红山诸文化”或“红山系列文化”。这些文化,加上其后的小河沿文化(距今4920年),也被中国考古界视为中国东北地区史前考古学“可资借鉴的一把时间标尺。”   在空间上,西辽河地区涵盖辽宁朝阳、阜新地区及内蒙古赤峰地区,这一区域处于东北文化区面向中原文化区的前沿,是东北渔猎区与中原农耕区的交汇地带。   西辽河地区,龙的起源及发展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年代最早   阜新查海兴隆洼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块浮雕着一段蜷曲龙身的陶片;其聚落广场中心部位出土有一条长达19.7米的用自然石堆塑的“龙”,因其年代很早,体型硕大,故而被学术界称为“中华第一龙”;敖汉兴隆沟兴隆洼文化聚落灰坑中,出土了两条用真实野猪头骨为龙首,身躯用陶片、残石器及自然石摆放而成的一作“S”形,一作“C”形的“猪首龙”。发掘者认为:“这是中国目前所能确认的最早的猪首龙形态”;赤峰翁牛特旗大新井遗址,其年代与兴隆洼文化大体相当的素面陶遗址中,还出土了一件双猪首联体石雕。据觀摩者介绍,这件石雕,其猪首的造型风格与其后本地区的红山文化玉猪龙如出一辙。   兴隆洼文化的考古资料表明,仅以距今8000年为限,西辽河地区的龙迹,不但数量多、类型多,其年代也要比中原与江南地区早一两千年,有的甚至早到3000年以上。   (二)分布集中   中原及江南地区的龙迹,其分布较为零散,每类龙迹,在其相应的考古学文化中也多为孤例。而在西辽河地区,诸多的龙迹,却在一定区域、一定时期内集中分布,至红山文化繁荣期,几乎所有重要的遗存都有龙迹的发现。这一方面,反映了本地区先民们的早期信仰与原始意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西辽河地区当时崇龙习俗的普遍与滥觞。   (三)造型丰富   仅上述兴隆洼遗址中,就发现了多种龙的造型。至赵宝沟文化时期,龙有了更加清晰、完整的形象。小山遗址F2中出土了一件陶尊,刻划的猪首龙、鹿首龙及神鸟纹饰绕器腹一周(见下图),其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