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农药行业一块心病.docVIP

专利侵权农药行业一块心病.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利侵权农药行业一块心病

专利侵权农药行业一块心病    从3月中旬在上海举行的农药知识产权保护沟通交流会上了解到,当前国内农药专利侵权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我国农药产业的一块心病。而就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用化学品及植保展览会上,个别国内企业展出的产品涉嫌商标侵权和专利侵权事件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农药知识产权问题的关注。   我国农药侵权现状如何?对产业产生了哪些影响?   侵权事件屡屡发生    “2011年,中国农药总产量为264.8万吨,增长率达到21.4%;工业总产值2024.4亿元,增长率27.7%。我国已成为世界农药大国,但还不是强国。”和农药打了50年交道的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农药技术中心胡笑形教授认为,阻碍我国成为农药强国的主要“绊脚石”之一,就是侵权事件的屡屡发生。“我国农药工业的出路在于科技创新,可是目前的科技创新环境非常不乐观,日益严重的知识产权侵权问题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胡笑形说。   据了解,最近几年我国农药侵权事件经常发生,不仅有国内企业侵犯国外企业的知识产权,还有国内企业之间的互相侵权。   2005年10月29日,在英国格拉斯哥举办的欧洲农化博览会上,巴斯夫、拜耳公司组织律师和当地警察进入场地“清场”。两家中国农药企业因被认为侵权被要求当场拆除展台,另有17家企业被要求在参展目录中删除涉嫌专利侵权的产品。   2010年5月初,南通市公安局侦查支队接到群众举报,反映一家名为南通天野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的企业在网上非法销售美国杜邦公司的专利农药产品氯虫苯甲酰胺。接到报案后,警方根据网页上留下的手机号码等信息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并逐一查清了多处生产加工场所和仓库。    据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品牌保护经理马海舰介绍,2007~2009年,先正达公司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发现大量专利侵权的农药制剂产品,经抽样送检,这些农药产品标签上标称的有效成分不足甚至为零,却含有先正达公司的专利农药成分。2011年5月20日下午,先正达公司投诉并配合辽宁省营口市公安局对位于大石桥市的地下农药黑工厂进行查处,现场查获近16000箱非法生产的涉嫌假劣农药,货值超过500万元;同时查获3000多桶原药和假劣农药生产线3条,价值1500万元。这是目前国内查获的最大的农药侵权、制假黑工厂。    此外,巴斯夫的“施田补”商标被复制,杜邦的杀虫剂“康宽”在许多中国的农药混剂产品中被作为“隐形成分”加入……这些侵权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国农药行业的信誉和形象。   国内农药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在专利研发与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小的侵权干扰。比如,主营草甘膦除草剂和有机硅的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曾发现浙江一家草甘膦生产企业未经许可就非法使用公司的氯甲烷回收技术。2008年初,新安化工公司向杭州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历时3年,终于在2010年底获得胜诉。   此外,上海市农药所的新菌种被盗;一些获得专利授权的独创农药,还没有产业化就已被多家企业抢先申请混剂专利,如华东理工大学的哌虫啶、环氧虫啶等;清华大学尹应武教授在16年的农药技术研发过程中,几十项农药专利权遭遇侵害……   “当前农药生产企业、研发单位遇到了严重的知识产权侵权干扰,这影响了农药工业与技术的发展。目前侵权手段多种多样,侵权行为令人发指,可归结为6个字:偷盗、骗买、耍赖。”胡笑形教授概括道。   侵权阻碍创新???级   为什么我国农药侵权案频发?   违法成本太低。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法律事务部经理助理郑红朝表示,在遭遇侵权之后,他们企业虽然获赔2000万元,但这个数额远远小于侵权企业的利润。新安化工公司每年都在研发上加大投入,而侵权企业却一分钱也不用花,生产出产品后还在市场上公开与他们竞争。   地方保护主义也是重要原因。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产品维护高级经理王光明表示,目前国家制定了许多农药法律、法规,但一些地方政府在执行过程中却大打折扣。有的地方政府为了追求财政收入,往往对造假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此外,一些执法部门的服务意识也比较淡漠。   责权不明也是原因之一。植保(中国)协会知识产权委员会一位负责人表示,现有法律对于谁负责销毁侵权、假冒农药,谁承担销毁费用等事项未作出明确规定。这导致有些侵权、假冒货物甚至被返还给造假者,并再次流入市场,造成侵权事件愈演愈烈。   而侵权事件的屡屡发生,也对我国农药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   影响之一就是劣质、仿冒农药导致药效缩短。据专家介绍,假冒伪劣农药不仅坑害农民、污染水源,还极易提高害虫的耐药性。由于有效成分不足,农民往往要增加喷洒次数。这导致一种农药开始效果很好,用一段时间后药效就明显下降。据胡笑形介绍,很多可以在国外使用七八年的农药,由于滥用,在国内只能使用两三年就失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