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艺术修 课件
艺 术 修 养 主讲:鲍丽娜 开 头 的 话 一、关于人类社会行为: 1、正式行为的约束: 具有程序性、规范性、逻辑性的约束。 2、非正式行为约束: 具有创新性、灵感性、情感性的约束。 二、关于人的综合素质: 正式行为约束能力+非正式行为约束能力。 三、关于学习本科目的管理: 1、考试成绩: (占70%) 2、平时成绩:(占30%) 素质表现; 参与意识; 考勤抽查。 导 论 一、艺术教育的认识 (一)狭义的艺术教育: 为培养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的教育。 (二)广义的艺术教育: 以美育为中心,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来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 (三)人类的三大家园说: 1、创造,沉醉于工作的事业家园; 2、爱,沉醉于温情的亲情家园; 3、审美,沉醉于艺术的精神家园; 二、艺术教育的目的 弗洛依德为人类总结归纳的三个等式: 1、现实 + 梦想 = 追求 2、现实 + 艺术 = 快乐 3、现实 - 梦想 - 艺术 = (一)开启固有灵性; (二)活跃思维能力; (三)发挥巨大潜力: 1、丰富的想像力; 2、敏悦的感知力; 3、深刻的理解力; 4、非凡的创造力。 三、艺术教育的实现 (一)求真:体现科学与理性的精神; (二)向善:设立理想人格的目标和典范: 1、体现以人为目的; 2、体现对科学的导引。 (三)乐美:追求人格圆满、达到心灵升华。 艺术就是追求一种化真为美、化善为美的意境。 四、学习艺术的方法 1、眼睛要看到事物的本身; 2、耳朵要听到声音的内在; 3、心思要象儿童一样天真烂漫。 摄影《源》 第一章:艺术概论 第一节:关于美 一、什么是美 (一)柏拉图之问 (二)美的特性: 1、美具有一切审美对象都有的形象可感性; 2、美具有事物的完善性: a.美蕴藏在正常尺度之中; b.美适合于人关于美的理想。 3、美具有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4、美的对象受到人的价值取向的影响。 巴黎城市剪影 圣礼拜教堂之大殿 玫瑰花窗 (三)美的对象 1、与人的感性知觉,适合; 2、与人的心理情感,同构; 3、与人的目的、愿望、理想,同一。 (四)美与自然 美的欣赏就是将自然加以艺术化,即人情化和理想化。 “世界上缺少的不美的事物,而是发现美的眼睛”。 (五)美与社会 社会美的范畴极为广阔,除了人们与邪恶的斗争、生活过程、行为事业,以及各种物资成果、产品以外,还包括历史的废墟、传统的古迹等等。 古罗马《竞技场》 中国北疆《交河故城》 二、美的基本类型 (一)壮美:巨大形体 (二)优美:形态娇小 (三)典雅:超凡脱俗 1、西方传统: 举止高雅、仪态讲究、口语文雅 2、东方传统: 诗心词意、乐情茶韵、书趣画境 茶韵的最佳境界: 取水; 沐浴; 薰香; 奏乐; 沏茶; 品茶。 三、怎样把握获得美 (一)前提: 认识态度 功利态度 审美态度 ↓ ↓ ↓ 知识属性 可用属性 情感属性 ↓ ↓ ↓ 物理性 实用性 形象性 1、美的形象性的独立呈现离不开人的审美态度; 2、美依赖于美感:美=客体的形象+主体的美感 (二)关键: 1、培养形式感; 2、激发审美情趣; 3、提高对美的感悟能力。 四、美的感悟优秀音乐作品欣赏 (一)圆舞曲《蓝色多瑙河》 作曲: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斯特劳施 (二)芭蕾舞剧《天鹅湖》主题曲 作曲: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 (三)交响曲《船歌》 作曲:巴赫 (四)轻音乐《在雨中漫步》 作曲:雅尼 (五)轻音乐《仙境》 作曲:班得瑞乐团 欣赏综合艺术《罗马假日》 该片荣获奥斯卡金象奖,由奥黛丽.赫本和格里高利.派克主演。 此剧集情感、幽默、形象、审美于一体。 请同学们从创作的角度和欣赏的角度进行艺术欣赏。 第二节:关于艺术 一、什么是艺术 (一)定义:艺术是人对社会生活的审美判断,它用特定的物资手段,按照美的规律塑造美的形象,以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即是美的集中表现。 (二)特征: 1、形象特征 2、审美特征 3、情感特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