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危险化学品经营的安全技术措施_案例分析
刘春颖 参加培训须知 请勿在教室内吸烟 上课时间请勿: --请勿接、打电话 --请勿交谈其他事宜 --请勿随意进出教室 案例1: 1. 切割属于动火作业,在危险化学品仓库动火,需要办理动火许可证; 并且应该做好现场的清理,将易燃易爆品清理干净,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等,方可作业。 以上案例中,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也未对现场进行清理,就进行作业,因此导致事故发生。 案例2:油罐动火爆炸 问题1:爆炸产生的条件?爆炸分类? 问题2:说说爆炸发生的原因? 问题3:从案例得到什么教训? 问题4:禁火区动火作业的三不动火是指什么? 1、化学爆炸 、物理爆炸、核爆炸; 4:答:禁火区动火作业的三不动火是指:(1)没有动火证不动火;(2)防火措施不落实不动火;(3)监火人不在现场不动火。 1989年8月12日.中国石油总公司胜利输油公司黄岛油库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大火燃烧了104个小时才完全扑灭,烧掉原油36000吨,烧毁油罐5座,死亡19人(其中包括10余名消防队员),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 层次事故原因 : 1)黄岛油库库区建设 忽视消防安全要求,储油规模过大,生产布局不合理。 2)混凝土油罐先天不足,固有缺陷不易整改。 3)消防设计错误,设施落后,力量不足.管理不严。这次事故发生时,消防队员及时赶到现场,但装设在油罐顶上的消防设施由于平时没有检查维护而不能使用,贻误战机。 4) 油库安全生产管理存在漏洞。 案例4:触电事故 某日,小王在车间工作,突然室内的灯泡熄灭了。小王认为是灯泡坏了,就踩着一张铁制的高凳去换灯泡。 在换灯泡的过程中,小王不小心碰到了灯口的金属部位而触电。 旁边的小李发现后及时切断了灯泡开关,小王则从凳子上摔了下来。小李连忙过来查看,发现小王头部受伤流血,人事不醒,头部流血不多。 请问应该如何对小王进行现场急救?并简要说明此案例中当事人有哪些不正确的做法。 答:现场急救: 检查小王有无脉搏和呼吸,如无脉搏,则应马上进行心脏按摩;如无呼吸,则马上进行人工呼吸;如脉搏和呼吸全无,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则应同时进行。 在其脉搏和呼吸恢复后,再对头部伤口进行包扎等处理。在此期间应呼叫车间内其他人员,打急救电话,并向上级汇报。 不正确的做法有: 1.更换灯泡的工作应让电工进行。 2.电工作业时不应踩铁制高凳,应使用木制高凳,以减少触电的危险。 3.没有切断灯泡电源。更换灯泡前,应切断灯泡电源,并应用验电笔检测灯口是否带电。 4.身体接触灯口带电部位导致触电。应注意不能接触灯口的金属部位。 案例5: 某气体公司经销点驾驶员杨某和押运员李某,送乙炔瓶到 用户仓库卸货。 在李某采用开启瓶阀放气方法检查气体压力时,正在仓库 门口不足3米处磨光机作业产生的火星引燃放出的乙炔气,导致 火焰迅速喷出10多米外。 李某腰部以上及手背衣服着火燃烧,在急忙脱衣过程中, 又伤及脸部和头发。经现场扑救灭火,乙炔瓶未受损,但李某身 上多处被烧伤。 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1、? 案例当事人李某有那些不正确的做法; 2、? 用户单位作业人员有那些不正确的做法; 3、? 事故发生后,李某对自身衣服着火的处理是否得当。 答: 1、押运员李某违规检查乙炔瓶,擅自在用户单位仓库门口开启乙炔瓶阀放气,造成乙炔气外漏,导致现场存在易燃气源。 2、用户单位作业人员违规交叉作业,在工业气体仓库门口近距离进行磨光机作业,且无防护措施而产生火星,导致现场具备点火条件。 3、当事人李某对着火衣服处理不当,造成伤害进一步扩大。 事故案例:1989年8月29日,辽宁省本溪市草河口化工厂聚氯乙烯车间聚合工段发生空间爆炸。造成死亡12人、重伤2人,轻伤3人。 事故原因:3#聚合釜2个冷却水阀门提前关闭,虽然釜内物料已反应8个小时,处于反应中后期,但是,反应仍然处于较为激烈的阶段,关闭冷却水阀门导致大量反应热不能及时导出,造成釜内超温超压,同时,该釜防爆片下的阀门全部关闭,卸压装置不能发挥作用,人孔被冲开,大量氯乙烯单体外泄,因静电引发空间爆炸。 问题1:防静电的方法? * 第五章:危险化学品经营的安全技术措施 案例分析 一、 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方法一: 按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 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六类。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1、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设备、设施缺陷 防护缺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