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疮》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猫眼疮》ppt课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猫眼疮是一种以靶形或虹膜状红斑为典型损害的自限性急性炎症性皮肤病。 相当于西医的多形性红斑。 其临床特点是发病急骤,皮损为红斑、丘疹、水疱等多形性损害,典型者出现虹膜样特征性红斑,常累及口腔、二阴,重者伴严重的内脏损害。 在《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雁疮候》中称本病为“雁疮”。 “猫眼疮”之名首见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四·第一十七》“猫眼疮名取象形,痛痒不常无血脓,光芒闪烁如猫眼,脾经湿热外寒凝”。 本病的发生,与素体禀赋不耐,感受不耐之物有关,常因感染病灶,药物、食物(鱼、虾、蟹)等过敏所引起。 外感风寒、寒凝络道素体阳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外侵,寒阻络道,营卫不和所致。 风热外侵,湿热内生外感风热之邪,内因过食辛辣肥甘,损份脾胃,湿浊内生,蕴久化热,风湿热蕴结肌肤而发。 火毒炽盛,蕴阻肌肤素体湿热内蕴,复感毒邪,热毒内生,燔灼营血,以致火毒炽盛,蕴阻肌肤而发。 西医认为本病是机体对多种变应原产生的一种变态反应。 本病好发于冬春两季,女性多于男性,以10~30岁者发病率最高。 前驱症状有头痛、低热、四肢倦怠、食欲不振、关节肌肉疼痛。皮损多形性,为红斑、丘疹、水疱、大疱、紫癜、风团互见。按病情特点,分为 轻 型 重 型 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抗“o”值增高,c反应蛋白阳性,白细胞计数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若肾脏受累可出现蛋白尿、血尿、尿素氮增高等。10%~30%病例可见肺部炎症变化。 冻疮多见于冬季;好发于肢体末端显露部位,黏膜无损害;红斑浸润显著,中心无虹膜样改变;自觉瘙痒,遇热尤甚。 药毒(多形性红斑型)有明确服药史,无季节性,也无定好发部位。 疱疹样皮炎群集水疱,环形排列,剧烈瘙痒,黏膜不被累及;多发于四肢、躯干;患者对碘过敏,以25%~50%碘化钾作斑贴试验,多数于24h局部红肿,并发生水疱。 辨证论治 外治 内治 其他疗法 轻证、重证 寒湿阻络证 湿热蕴结证 火毒炽盛证 寻找并去除病因。如控制感染、停用致敏药物。 寒湿证者需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忌食辛辣鱼腥发物,忌烟酒。 重症者出现皮肤大疱破溃、糜烂者,应加强护理,皮损处及时换药,注意床上用品的消毒、更换,防止感染。 本 节 完 最为多见,以青年女性为多。 皮损以红斑、丘疹为主。 特征性皮损为红斑中央略凹陷,其颜色较深,有时为一水疱、紫癜或坏死区,边缘为轻度的水肿环,周围绕以鲜红色晕,称为靶形或虹膜状红斑猫眼疮。伴轻度瘙痒。(图) 多对称发于手足背、前臂、踝部、颜面、颈部。黏膜损害较轻或不累及。伴有轻度的瘙痒,无明显的全身症状。病程2~4周。本型易复发。 多见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 起病急骤,前驱症状明显,畏寒、高热、头痛、咽痛、关节疼痛、全身不适等。 皮损常广泛分布全身各处,为水肿性红斑水疱、大疱、血疱和瘀斑等。(图) 自觉疼痛。 黏膜损害发生早且严重,口腔、鼻咽、眼、尿道、肛门和呼吸道黏膜广砭累及,发生大片糜烂和坏死.其中眼损害可导致视力下降或失明。常伴有支气管炎、肺炎、消化道溃疡、心肌炎及肝肾损害等。病程3~6周,病死率5%~15%。 证候:好发于肢末,皮疹暗红或紫红,痒痛兼作,遇冷加重;伴恶风,形寒肢冷,腹痛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濡缓。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方药: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畏寒肢冷者加制附片、肉桂;关节疼痛者加羌活、独活、秦艽;水肿明显者加川防己、车前子、泽泻等;斑色紫暗者加丹参、赤芍。 证候:多发于夏季。皮损鲜红,可见水疱、大疱,可有黏膜损害,痒痛明显;伴有发热,咽干,关节酸痛或身倦乏力,纳少泛恶,溲赤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祛风清热,解毒利湿。 方药:消风散合龙胆泻肝汤加减。咽喉疼痛者加板蓝根、玄参;关节疼痛者加秦艽、桑枝、鸡血藤;恶心泛呕者加半夏、厚朴;发热头痛者加藿香、佩兰;瘙痒甚者加白鲜皮、白蒺藜。 证候:起病急,全身泛发红斑、水疱、大疱、糜烂、出血及黏膜损害,伴高热恶寒,头痛无力,恶心呕吐,关节疼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利湿。 方药:清温败毒饮合导赤散加减。高热、口干唇燥者加天花粉;壮热不退者加羚羊角粉0.3 g冲服;便秘者加生大黄;泛恶者加姜半夏、陈皮、炒竹茹。 1)皮疹以红斑、丘疹、水疱、糜烂为主者,用三黄洗剂外搽;水疱、大疱有渗出者,以马齿苋、黄柏、地榆煎水冷湿敷,每次20 min,每日3~4次。 2)口腔黏膜糜烂者,可用蒲黄含漱,并用青吹口散外吹。 轻证用抗组胺药、钙剂、维生素c。 重证早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滴注,并加强护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