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祝福导学案语文版必修一高中语教案学案教学设计.doc
主备人:孙成阳 审核人:张波
学习目标: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4、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知识链接:
1、背景介绍
《祝福》发表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而辛亥革命后,旧中国农村的黑暗是空前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与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正是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了。在小说中,鲁迅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
2、关于“祝福”
“祝福”是当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求来年“幸福”。
基础知识:
读准下列字词
寒暄 渣滓 唾弃 蹒跚 一瞥 驯熟
俨然 醉醺醺 不更事 炮烙 窈陷 草窠
蹙缩 歆享 牲醴 送灶 陈抟 朱拓 荸荠 呜咽 咀嚼
自主学习:
1.一般小说的故事情节大体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部分组成,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速读课文,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序? 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1――2
结? 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3――33??? 迎春之时,一命归天(第28段)
开? 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34――53?? 春日之时,丈夫死亡(第35段)
发? 展????? 祥林嫂被卖改嫁???????54――65?? 孟春之时,被卖改嫁(第40段)
高? 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66――111? 暮春之时,痛失爱子(第67段)
尾? 声????? 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2.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本文并非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而是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在情节安排上: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寄予探求事
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在主题表达上: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题。
3.找出祥林嫂的肖像描写,特别注意对眼睛的描写
初到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顺着眼
再到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临死之时五年前花白的头发, 即今已经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只有那眼珠间或轮。
合作交流:
试分析小说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封建迷信的毒害 封建礼教的束缚 封闭的农村社会 群众的淡薄、冷漠
鲁镇 旧历的年底 雪天
2.试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分析“我”的形象及以“我”为叙述人的意义
①小说中的“我”是一种什么身份的人?(是一个远离闭塞、衰败和萧索鲁镇的社会环境,里想逃避现实矛盾的,灵魂还受着传统思想的深刻影响,精神道德上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②作者为什么选择“我”——一个远离故乡的知识分子作为叙述人,而不用其他人,如鲁四老爷、四婶、冲茶的短工或是柳妈呢?(①故事中除了我之外,没有一个人真正关心祥林嫂的不幸,只有远离了鲁镇传统社会,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我”才能站在更高的视点上,以“智识者”的理性精神来认识和思索祥林嫂悲剧的实质及其社会意义,来暴露鲁镇人们人性的残忍。②小说通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江苏省常州市2017届中考语文作文作文中的发散思维复习教案20170628510.doc
- 江苏省常州市2017届中考语文作文写人记事突出中心复习教案20170628513.doc
- 江苏省常州市2017届中考语文作文学会议论复习教案20170628511.doc
- 江苏省常州市2017届中考语文作文选材多一点例外复习教案20170628512.doc
- 江苏省镇江市2017届中考语文中考散文阅读复习学案无答案20170616218.doc
- 江苏省镇江市2017届中考语文作文中心突出复习学案无答案20170616213.doc
- 江苏省镇江市2017届中考语文作文内容充实复习学案无答案20170616216.doc
- 江苏省镇江市2017届中考语文作文详略得当复习学案无答案20170616215.doc
- 江苏省镇江市2017届中考语文作文语言流畅复习学案无答案20170616214.doc
- 江苏省镇江市2017届中考语文古诗词理解复习学案无答案20170616245.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