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羊藿主要病害识别与防治.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淫羊藿主要病害识别与防治

淫羊藿主要病害识别与防治   摘要 介绍了淫羊藿(Epimedium wushancnse)主要病害的病原、发痛症状及防治技术。   关键词 淫羊藿;主要病害;识别;防治   中图分类号 5435.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8-938-02   淫羊藿(Epimedium wushanenae T、S、Ying)是贵州地道中药材,近年来,淫羊藿在贵州人工育苗栽培已获成功。而且,前还鲜见针对贵州淫羊藿病虫害种类的调查报道与防治研究。笔者于2010~2012年对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企业淫羊藿种植基地的淫羊藿病害实施综合防治的结果,供参考   1 淫羊藿叶褐斑枯病   1.1症状 此病为害叶片(图1~1~4)。患病叶病斑,初期为褐色斑点,周围有黄色晕圈。扩展后病斑呈不规则状,边缘红褐色至褐色,中部呈灰褐色;后期病斑灰褐色,收缩,出现黑色粒状物,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菌在淫羊藿苗期和成株期均有发生,以幼苗期发生较多危害重。   1.2病原病原学检测为大茎点霉属(Macrophoma sp.)真菌(图2)。   1.3发病特点 该病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中越冬,能存活8~9个月。翌年春天遇雨或潮湿天气,从孢子器的孔口涌出大量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昆虫媒介传播进行初侵染。以后在适宜的条件下不断进行再侵染。多雨高温季节发病严重,暴风雨过后常导致流行。组织幼嫩,有利于病害感染。病菌发育温度15~38℃,最适25℃,雷山县同济堂淫羊藿药材基地一般4月下旬开始发病,危害严重期6~9月。赤水市2011年4月下旬在野生淫羊藿上发现此病发生。   1.4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除病残体并销毁,减少浸染源。②发病初期可施药防治,常用药剂有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1:160波尔多液,30%氧氯化铜6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上述药剂应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2 淫羊藿皱缩病毒病   2.1症状 ①苗床幼苗期。染病叶常表现为叶组织皱缩,不平(图3A),增厚,畸形呈反卷状(图3B);②成苗期。田间常有2种症状:花叶斑驳状,病叶扭曲畸变皱缩不平增厚呈浓淡绿色不均匀的斑驳花叶状(图3C)。黄色斑驳花叶状:染病叶组织退绿呈黄色花叶斑状(图3D)。   2.2病原 淫羊藿皱缩病毒病由病毒感染引起。该病害可通过虫媒、摩擦等方式传播。   2.3发病特点 2010~2011年在雷山、修文等地发现。在淫羊藿生长期此病均有发生。苗床育苗期此病多发生较重。成苗期此病田间发生分散,危害较轻。病毒病通常是通过蚜虫、叶蝉、蓟马、飞虱等虫媒或摩擦等方式传播。染病株叶部叶绿素受阻,正常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影响产量、质量。   2.4防治方法 ①选用无病毒病的种苗留种。②在续断生长期,及时灭杀传毒虫媒。③发病症状出现时,若需施药防治,可选用磷酸二氢钾或2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0.5%抗毒剂1号水剂250~300倍液,或20%病毒宁水溶性粉剂500倍液等喷洒,隔7d1次,连用3次。促叶片转绿、舒展,减轻为害。采收前20d停止用药。   3 淫羊藿锈病   3.1症状 病菌为害淫羊藿叶片,果实等。患病叶,初期叶片上出现不明显的小点,后期叶背面变成橙黄色微突起的小疮斑,即为夏孢子堆。病斑破裂后散发锈黄色的夏孢子,严重时叶片枯死(图4A~E);患病果实出现橙黄色微突起的小疮斑,严重时患病果实成僵果(图4F~G)。   3.2病原 淫羊藿锈病病源为双胞锈菌属(Puccinia sp.),淫羊藿锈病夏孢子椭圆形、单胞。   3.3发病条件 2008~2012年在贵州雷山县调查,淫羊藿野生抚育基地每年4~5月有锈病发生,但危害不严重。病菌转主寄生及生活史不详。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以夏孢子辗转传播蔓延。高温、高湿条件易诱发该病。   3.4防治方法 ①清洁田园,加强管理。②清除转主寄主。③发病期,可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等药剂喷施防治。   4 淫羊藿白粉病   4.1 症状危害淫羊藿的叶片。发病初期,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小粉斑,逐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布满叶面,好像撒了层白粉。抹去白粉,可见叶面褪绿,枯黄变脆。发病严重时,叶面布满白粉,变成灰白色,直至整个叶片枯死(图5)。发病后无臭味,白粉是其明显病征。   4.2病原 淫羊藿白粉病为粉孢属(Oiditzm.sp)真菌。分生孢子被风传播到幼嫩组织上,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萌发,并通过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壁进入表皮细胞进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