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述金元时期四大名医之一朱丹溪学术思想与贡献
浅述金元时期四大名医之一朱丹溪学术思想与贡献
摘要:目的:整理总结并弘扬金元时期四大名医之一朱丹溪老先生的学术思想,即:“阳有余,阴不足”之说和他用毕生心血写成的《格致条论》、《丹溪心法》等宝贵的医学典籍。方法:从他医疗历程实践及宝贵的医著中总结其资深经验和学术观点。结果:他一生的医疗实践和学术思想确实推动当时的医学进步和提高了学术理论水平。结论:丹溪老人的学术思想既继承传统医学的精髓,又发展了医学内涵,对后世医学的进步和发展起到巨大作用。我们应该大力传承、弘扬。关键词:金元四大家;朱丹溪;学术思想;贡献两千多年前,东汉名医张仲景以后,祖国医学得以发展,历代名医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如隋之巢元方、唐代孙思邈,宋代钱乙、许叔微等。对发展丰富祖国医学理论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到了金、元时期,由于受两宋文化发展成就的影响,又因南北局势对恃既久,战争频繁,人民处于兵荒马乱之中,天灾不断,疾病流行,有很多学者弃儒行医。于是各流派医家倍出,在那时而出现金元时期医学学术百家争鸣的局面;贡献最大的有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丹溪四人。即后世所称的金元四大家。现就丹溪先生的学术思想与贡献浅述如下:丹溪先生姓朱,名震亨,字彦修。生于1281年,卒于1358年,享年78岁。为元代浙江金华人。世居丹溪地方,故号“丹溪”。由于他的学术精湛,医德高尚、品高望重,恃人尊称“丹溪翁”。丹溪师事罗知悌,又得刘完素之再传,旁通张从正、李杲二家之说,精研诸家之学,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体会,创“阳有馀,阴不足”之说,晚年因门人之请,著作有《格致余论》、《局方发辉》、《伤寒论辨》、《金匮钩玄》、《本草衍义补遗》、《外科精要发挥》、《丹溪心法》、《为门人所辑》等书。这些著作言简义深,多发前人之所未述,仍为后世所遵从,均给他很高的评价,谓丹溪兼四家学说之长而言之,意是超越刘、张、李三家。1 学术渊源丹溪先生对《内经》是刻苦钻研,主要学术思想……“阳有余,阴不足论”及“相火论”。这就是与《内经》认为阴平阳秘是人的生理常态有关。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又曰“凡阴阳之要,阳秘乃固,……故阳强不能秘,阴气乃绝”。“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阳秘则阴守,是以无病,阳强则阴亏,百病由生。从经文中不难看出非常强调阳气的重要性。丹溪先生还集成于刘、张、李的学术思想,这三家始悟湿热相火为病甚多的原理,对丹溪先生有极大影响。此外,丹溪先生学术思想形成还受以下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时代的影响;二是地域气候的关系。2 治学的方法:丹溪先生治学方法有下述特点2.1 继承先人之法,师古而不泥古丹溪先生对《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等书的学习是十分重视的。他认为学医必读这些基础书籍,要反复学,朝夕钻研,以深得探本求源之理。在晚年时总结性的讲道:“非《素问》无以立论,非《本草》无以立方”。丹溪翁对张仲景、刘完素、张从正、张元素、李东垣也特别尊崇,谓“医之为书、至是始备”。取长补短,师古而不泥古,对《内经》上的某些原文大胆提出质疑辨惑。对于刘、张之学均实例有证。另外,他对李东垣重视脾胃、益气升清的学术见解非常敬佩。对“饮食劳倦,内伤脾胃,则胃脘不能以升举”之症,用补中益气法治疗,称之为“此亦前人之所无也”。2.2 贵辩证、重四诊朱丹溪主张治病务先学会四诊、八钢:即“先观形色、然后察脉问证”。故《丹溪心法》谓:“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所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不以相参而断其病邪之逆顺不可得也。”治病掌握辩证施治,用药遵循君、臣、佐、使。“故疾病得除,身体得安,辩证不明,则无法施治。3 主要学术思想3.1“阳有馀,阴不足”论:这一学术观点,丹溪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的3.1.1 气血:就人身而言,气常有馀、血常不足。他讲述“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馀,血常不足”。就人体而言,不是气多血少,而是指体内的精血,津液每易耗伤。有馀之气:即妄动过亢之气,实际是指邪气,邪火或脏腑功能偏亢,非指真气、正气而言。3.1.2 动静:指人身体动静而言,动者为阳,静者为阴。因人体常居于阳动的状态之中,精血津液最易耗伤。他明确指出“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导于心。君火也,为物所感而易动,心动则相火易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翁然而起,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泄矣。”告诫人们七情五志不宜妄动、远嗜欲才能保持阴精秘固。3.1.3 老幼:指年龄而言,老者阳气有馀,阴气不足。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载:“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丈夫八岁、肾气实……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泄……八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