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词类活用【讲课稿】.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节词类活用【讲课稿】

第三章 语法(上) 第一节 词类活用 一、什么叫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类词,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词类活用。 如:“驴不胜怒,蹄之。” 二、古汉语中常见的几种活用情况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往往活用为动词。名词在下述情况下活用为动词。 1.名词单独充当陈述句的谓语。 如:“许子冠乎?”(《孟子·滕文公上》) 2.名词后面带有宾语,特别是代词宾语。 如:“从左右,皆肘之。”(《左传·成公二年》) 3.名词前有能愿动词或副词 如: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晁错《论贵粟疏》) 4.名词后带有补语,且句中别无其他动词。 如: “师还,馆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5.名词用“而”与动词连接。 如: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史记·项羽本纪》)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战国策·齐策四》) 6.名词用在所字结构中“所”字后面。 如: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二、使动用法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多见于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一般不带宾语,如果带上宾语,一般都是使动用法。 例: 1.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 2.庄公寤生,惊姜氏。(《左传·僖公元年》) 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中,有宾语省略的情况。如: 1.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论语·季氏》) 2.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荀子·天论》) 不及物动词本身一般不带宾语,在用作使动用法省略宾语后,与其一般用法无形式上的区别,只能根据上下文的意义去辨识。译成现代汉语时需补出宾语。 某些及物动词有时也有使动用法,与一般用法的区别只能根据上下文的意义辨认。 1.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曳。(《孟子·梁惠王上》) 2.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微子》)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作谓语的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 : 1.今媪尊长安君之位。(《战国策·赵策四》) 2.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 (《孟子·梁惠王下》) 3.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作谓语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或发出与作谓语的名词相关的动作行为。 例: 1.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史记·晋世家》) 2.故扁鹊不能肉白骨,微、箕不能存亡国也。(《盐铁论》) 三、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作谓语的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而客观上并不一定如此。 例: 1.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韩非子·说难》) 2.吾妻之美我也,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把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看作是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例: 1.孟尝君客我。(《战国策·齐策四》) 2.(云)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荀子·赋篇》) 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区别: 二者在结构上是相同的,它们主要是“客观使动”和“主观认定”的区别,使动用法强调的是实际行动,意动用法强调的是主观认识。 四、名词作状语 普通名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比较常见的有: 1.表示方位或处所。例如: (1)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而相遗以水。(《韩非子·五蠹》) (2)范雎至秦,秦王庭迎。(《战国策·秦策三》) (3)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山海经·夸父逐日》) 2.表示工具或依据。例如: (1)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史记·商君列传》)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此两例为表示工具。 (3)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墨子·公输》) (4)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 此两例为表示依据。 3.表示对人的态度。例如: (1)彼秦者……权使其士,虏使其民。(《战国策·赵策三》) (2)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4.表示比喻。例如: (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 * *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