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巩望宝:执著人生 永不言弃 .doc
巩望宝:执著人生 永不言弃
巩望宝 1954年 出生于武汉 1956年 患小儿麻痹症致残 1972年 靠补鞋、修自行车谋生 1978年 做家电维修生意 2007年 办电脑绣花厂 两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落下严重残疾,没上过一天学的巩望宝从不言放弃。为了自食其力,他曾在路边搭的木屋里补鞋、修理自行车;儿时装半导体收音机的爱好,竟然成就了他的家电维修生意;脑瘤、肺结核,几次罹患重病,使他险些丧命…… 没有了双腿的支撑,巩望宝每向前挪一步都是那样的艰难,但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他的人生道路“走”得又是那样的坚实,让人不能不为之动容。 记者眼前的巩望宝声音洪亮、精神焕发,丝毫不输健全人。提到自家刚刚开办的电脑绣花厂,他说:“时下是淡季,生意虽难做,只要我们肯下功夫,难关总能跨过去!” 童年的收音机 一扫残疾的阴霾 1954年,巩望宝出生在武汉,父母是硚口区古田一路一带的村民。虽然生在大城市,命运对他来说却十分残酷,两岁时他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致使双腿瘫痪。从此,他的童年不可能有同龄孩童的奔跑嬉戏,他的人生也注定与常人不同,那将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 我们家有兄弟姐妹六人,我排行老二。从我记事开始,心中就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不能和别的孩子一样走路、奔跑。到了六七岁,别的同龄孩子都上学去了,我却只能呆在家里。稍稍大一点的时候,大人们下地干活时也带上我。靠四肢爬行,我也可以给村里放放牛,挣点工分。 也许在常人眼里,我是一个因身体残疾而十分可怜的孩子。但在我的儿时记忆中,自从接触到收音机,我的生活就充满了快乐。 上世纪60年代,收音机不是一般家庭所能买得起的。而矿石收音机材料廉价易得、电路又很简单,喜欢自己动手的人大都有过装矿石收音机的经历。 我接触收音机是从隔壁邻居家男孩装的矿石收音机开始的。当时最简单的矿石收音机,只要一个矿石组件,一个耳机,架上一个天线就可以收听到广播。 受邻居家大男孩的影响,我对这个不用电就能收听到广播的“小玩意儿”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如果我拥有一台矿石收音机,不用走出家门,就可以收听广播节目,了解外面的世界。 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为了攒钱给我买装收音机所需的元件,小我4岁的弟弟总是一大清早就到池塘里采摘莲蓬,然后拿到菜市场去卖。 有了弟弟买回的收音机元件,在邻家男孩的指导下,经过一番连线调试,我自己装成了一台矿石收音机。那一刻,是我童年最激动、最快乐的记忆。 后来,我就对收音机着了迷,从矿石收音机到电子管式收音机的安装,不识字的我靠死记硬背元器件上的数字符号和电路图,掌握了一些无线电基础知识。 对于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来说,家境困难和身体残疾将他阻隔在了校园之外。然而,安装收音机让他第一次拥有了成功的喜悦,小小收音机让他更多地了解到外面的世界,给他的童年增添了一抹亮色,他因此也逐渐成为一名无线电爱好者。 谈及自己童年的收音机,巩望宝发自内心地笑了,自信的眼神深深感染了记者:当年备受疾病困扰的少年,并未因此丧失自信心。 棚屋里的小鞋匠 18岁自食其力 1971年,巩望宝已经17岁了。母亲见他整天沉迷于“玩无线电”,认为这不是长远之计,得让残疾的儿子学点能赚钱谋生的手艺。于是多方托人,将他送到附近一家鞋店学做鞋匠。 那时候比较时兴穿手工布鞋和棉鞋,所以鞋店的生意还不错。我所在的鞋店有三个师傅,但并不是每个师傅都愿意带学徒。也许是摆弄无线电久了,我的动手能力很强,手也特别巧,加上勤学好问,有一位老师傅特别喜欢我,一有空就亲手教我纳鞋底儿、上鞋帮。很快我就掌握了做鞋的技巧,半年后就能既快又好地做出一双双布鞋来。 手艺学成后,家里便开始张罗着帮我找个地方做生意,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我的“小鞋店”开张了。实际上,那只是一间搭建在马路边上的木结构、油毛毡屋顶的小棚屋,里面可以摆一张床、一个摆放鞋具物品的木柜。就是这样一间冬冷夏热、没电没水、陈设极其简陋的小屋,我一住就是十多年。 从1972年开始,自从搬进木屋做起鞋匠的营生,我就很少再回到家中。一是小鞋店得有人守,更主要的原因是我的行动不方便,弟弟妹妹们都要上学,不可能天天将我从家里带进带出。 巩望宝告诉记者,那时候他还没有使用拐杖,虽然从家里到小木屋的距离正常人只要走十来分钟,但对于他来说,那段距离实在是太遥远了。 自从弟弟拉着滚轴小板车将他送到小木屋里,他就很久很久没有回过家,一日三餐都由母亲送饭。“在我的印象中,离开家时院子里梧桐树的树丫上还没有几片树叶,等我再回到家时,小树已经长高了许多,茂密的树叶已经可以遮荫。”巩望宝的眼眶有些湿润,言语间难掩内心的激动:“这一离开家就是三年啊,直到家里经济条件稍微好一点,并且添置了一辆旧自行车后,我才隔两三个月被接回家一次。” 18岁开始独立谋生,靠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