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组织与解剖绪论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体组织与解剖绪论课件

主讲教师:刘京贞 Tel :E-mail : kj_332@126.com 主要参考书目 [1] 北师大编.《人体组织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 托尼 史密斯.《人体结构、功能与疾病图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3 [3] 石玉秀等.《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彩色图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 柏树令等编.《人体解剖学图谱》.上海科学出版社,2002 [5] FRANK.H .NETTER.M D.《人体解剖图谱》(英文).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6] 项涛主编.《人体形态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7] 韩群颖等编.《人体结构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8] 辜清、郭炳冉等编.《人体组织解剖学实验》(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 9]艾洪滨主编.《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2004 [10] 段相林、郭炳冉等编.《人体组织解剖学课外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1]柏树林.系统解剖学(第五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12]岳利民等.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 常用网站 2.相关网站: (1)37°C医学网 (2) 实用解剖学网站 (3)网上解剖学 (4) Gray’ Anatomy网站 (5)山东大学解剖学教研室网 3.相关杂志: (1)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神经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主办,ISSN 1000-7547,CN 61-1061/Q (3)解剖学报,中国解剖学会主办,ISSN CN11-228/R (4)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主办,ISSN1001-1633. CN31-1285/R. 人体组织解剖学分科 系统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 断面解剖学 运动解剖学 艺术解剖学 虚拟人(可视人) 虚拟人 二、人体组织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 (一)基本观点 形态和功能相关联的观点 局部和整体、整体和环境对立统一 相关联的观点 进化发展的观点 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透明法 一般光学显微镜技术 1.固定组织观察 切片法 石蜡切片法:取材、脱水、切片染色等 非切片法 涂片、磨片等 2.活体组织观察 常用新技术 1.荧光显微镜 2.倒置显微镜 3.暗视野显微镜 4.激光共聚扫描显微镜 5.组织化学法 6.免疫组化法 7.电镜技术 亚里士多德 中文名:亚里士多德 性别:男 国籍:希腊 出生年月:公元前384年去世年月:公元前322年 职业:学者 哲学家 学者 逻辑学家 、科学家 成就:亚里士多德总结了泰利斯以来古希腊哲学发展的成果 首次将哲学和其他科学区别开来 ,开创了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独立研究。 代表作品:《形而上学》;《伦理学 马尔比基 马尔比基 Marcello Malpighi (1628-1694) 十七世纪意大利解剖学家、医生。他在组织学、胚胎学、动物学、植物学等领域均有建树。对组织学与胚胎学的贡献尤为卓著,被认为是近代组织学的奠基人。 利用显微镜证明了毛细血管的存在,才最终完成了血液循环理论。 (二)我国 我国文化历史悠久,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200-300年)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皇帝内经》就有关于人体形态的记载。 秦汉时代《汉书.王莽传》记载,对死囚的尸体进行实地解剖,并进行记录。 2.方位术语 上,下 前 ( 腹侧 ) ,后 ( 背侧 ) 内侧,外侧 内,外 浅, 深 近侧,远侧 尺侧,桡侧 胫侧,腓侧 人体的基本轴 人体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王惟一的铜人分脏腑十三经和旁注腧穴,是人体模型的创始。 宋慈(1186-1249年),宋代人,著《洗冤录》,对人体骨骼及胚胎等有较详细的记载,并附有检骨图。 出版后500年来,成为审案官吏的必备参考书。全书共分4卷,从生理、药理、诊断、治疗、预防、急救、检验等方面进行论述,不少内容至今仍可借鉴。 宋慈 ? 王清任(1768-1831),清代,著《医林改错》,主要阐述了两方面的观点。其一是“改错”,他认为前世许多医书的讲法不正确,故书名便为《医林改错》;另一主要内容表明他对人体气血的特殊认识。他认为气与血皆为人体生命的源泉,但同时也是致病因素。 王清任 林可胜(1897~1969) :中国生理学鼻祖,英文名: Robert K. S. Lim。1924年,在北平协和医学院任生理系主任,成为该校第一位华人系主任。创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