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灸疗法_ppt课件.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伏天灸疗法_ppt课件

三伏天灸的适应症 其中,尤以虚寒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肠炎等为宜。 禁忌症 治疗哮喘最早见于清代张璐《张氏医通》,书中选用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为药,姜汁调和。 药物的选择 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芥子含黑芥子甙,甙本身无刺激作用,但遇水经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异硫氰酸烯丙酯,有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应用于皮肤,有温暖的感觉并使之发红,甚至引起水泡、脓疱。 白芥子 延胡索 活血;散瘀;理气;止痛。 镇痛作用:延胡索粉有镇痛作用,其止痛效价约为阿片的1/100;延胡索总碱、延胡索甲素、乙素、丑素、癸素均有镇痛作用,以乙素较强.各种剂型以醇制浸膏及粉剂作用强。 甘遂 功能:泻水逐饮;破积通便。 主治:水肿;腹水;留饮结胸;癫痫;喘咳;大小便不通。 细辛 主治: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 生姜汁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 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含挥发油,主要为姜醇、姜烯、水芹烯、柠檬醛、芳樟醇等;又含辣味成分姜辣素,分解生成姜酮、姜烯酮等。此外,含天门冬素、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甘氨酸、苏氨酸、丙氨酸等。 穴位的选择 ①肺俞、胃俞、志室、膻中 ②脾俞、风门、膏肓、天突 ③肾俞、定喘、心俞、中脘 注意事项 贴药当日戒酒、辛辣、海鲜、蘑菇、牛肉、芋头等易致化脓食物,并避免进食生冷食品及进行冷水浴。 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瘙痒、水泡,避免搔抓破损。水泡溃破者保护创面,防治感染。 贴药时背部皮肤应干燥,贴药后不宜剧烈活动,以免出汗致药膏脱落。 14岁以下儿童贴药时间不宜超过45min,年龄越小则贴药时间相应缩短,但不少于20min。以贴药处皮肤潮红或自觉背部瘙痒、灼热、刺痛,随即移去膏药。 老年人贴药时间可适当延长,但不宜超过2小时。 可能的并发症 1.局部皮肤严重红肿、大水泡、溃烂、疼痛; 2.皮肤过敏; 3.发热。 夫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 * * * * * * * 三伏天灸疗法 詹金赞 2017.7.6 目录 天灸的概念 天灸的种类 作用机理 三伏天灸疗法 * 天灸:灸法之一,又称药物灸、发泡灸。出自《针灸资生经》。是采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其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疱的治疗方法。 因天灸的药物是自动透到人体皮肤或腧穴中,所以又称 “自然灸”或“自灸”。 又因天灸是不用任何热源而进行灸治的方法,又称“无热灸”或 “冷灸”。 一、天灸的概念 历史沿革 1.天灸疗法源远流长,最早记载可追溯到《五十二病方》:“蚖……以蓟印其颠。”是指用芥子泥敷百会穴使局部红赤治疗蚖蛇咬伤的方法。 2.《神农本草经》记载:“斑蝥,主恶疮,以其末和醋,涂布于痈疽上,少顷发泡脓出,旋即揭出。” 3.天灸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公元420—589年):“八月朔日收取摩墨,点太阳穴止头痛,点膏肓穴治痨瘰,谓之天灸。” 二、天灸的种类 天灸种类很多,临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白芥子灸:将白芥子研末,醋调为糊膏状,取5~10g敷贴穴位上,用油纸覆盖,胶布固定;或将白芥子末1g,放置于5cm直径的圆形胶布中央,直接敷贴在穴位上,敷灸时间为2~4小时,以局部充血、潮红或皮肤起泡为度。适用于风寒湿痹痛、肺结核、哮喘、口眼歪斜等病症。 2、蒜泥灸:将大蒜(以紫皮蒜为优)捣烂如泥,取3~5g涂敷于穴位上,敷灸时间为1~3小时,以局部皮肤发痒、变红起泡为度。如敷灸涌泉穴可治疗咯血、衄血;敷灸合谷穴可治扁桃体炎;敷灸鱼际穴可治喉痹等。 3、斑蝥灸:取斑蝥适量研为细末,以醋或甘油调和,敷于穴位上。斑蝥(主要是其所含斑蝥素)对皮肤、粘膜有发赤、发泡作用,刺激性很强,但其组织穿透力却较小,因此作用较缓慢,仅有中度疼痛,通常不涉及皮肤深层,所成的泡很快痊愈而不留疤痕。主要用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关节疼痛等症。斑蝥有毒,皮肤能少量吸收,经肾脏排泄,肾脏病患者禁用。 4、其他:如甘遂粉敷贴中极治尿潴留;马钱子粉敷贴颊车、地仓穴治面神经麻痹;吴茱萸粉用醋调后敷贴于涌泉穴治疗高血压、口腔溃疡、小儿水肿等;葱白捣烂敷贴患处治急性乳腺炎。 三、作用机理 通过发泡性药物对局部的强烈刺激,能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的作用。 通过发泡药物产生的灼热感起到温经散寒、祛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