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由来及三曲一卡精要.docVIP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由来及三曲一卡精要.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由来及三曲一卡精要.doc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由来: 1847年12月31日,一场音乐会正在维也纳郊外一个露天舞台举行。当时莱比锡一家报纸描述道:“指挥是一个卷发,肤色黝黑的人。他的嘴唇微向上翘,给人一种富有天才的印象。他举起小提琴,随着琴头的摇动,明快流畅的音乐便从一个规模虽小但素质很高的乐队中飘荡出来。” 这个肤色黝黑,“类似摩尔人”的指挥,便是老约翰·施特劳斯——辉煌的施特劳斯音乐家族的创始者。当时他组织了一个乐队在全欧洲巡演,声誉载道。这次音乐会一直进行到1848年新年的钟声响时,乐队演奏了维也纳著名作曲家约瑟夫·海顿(Josel Haydn)的一首作品,作为对新年的庆祝,接着乐队演奏了施科泽(John Georg Scherzer)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后来几乎成为维也纳民谣)“跳吧,唱吧,无论我们是富裕还是贫穷……”(随后乐队开始持续演奏欢快的舞曲:圆舞曲、波尔卡、连德勒……音乐会变成了盛大的舞会,整个场地就是舞场,听众跟随音乐翩翩起舞,精彩的作品则被要求加演,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欢乐的舞会一直持续到天明。 一个半世纪的这场音乐会,就是现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发祥。 Te Deum:维也纳音乐会片头曲名 一、圆舞曲(Waltz) 英文是Waltz,所以有时也音译为“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慢三拍子农民舞曲“连德勒”。18世纪~19世纪、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交响曲作品中出现了这种舞曲,随着古典音乐的发展,它的速度不断加快,和声色彩进一步丰富。19世纪初,圆舞曲还难登大雅之堂,由于奥地利首相梅特涅的偏爱与推崇,得以同高雅的小步舞曲分庭抗礼,进而赢得大众欢迎进入浪漫音乐时期以后,著名作曲家竞相创作圆舞曲,推动了圆舞曲的发展。韦伯的《邀舞》是第一部技巧细腻的圆舞曲,于1848年首次作为芭蕾音乐使用:舒伯特创作的钢琴圆舞曲蕴含“高贵”“悲伤”“多情善感”等情调,为圆舞曲体裁注入了新的表现内容;约翰·施特劳斯父子创作了由序奏、尾声加数首小圆舞曲联缀而成的圆舞曲套曲结构、完善了这种体裁的形式结构和表现内涵,标志着圆舞曲达到雅俗共赏的最高水平。 近代圆舞曲可分为维也纳式和法国式两种主要类型。前者通过三拍子中第二拍稍早出现的处理,突出韵律动感;后者则由三拍子(3/8或3/4拍)转为六拍子(6/8拍),并伴以不断加快的演奏速度,把音乐推向高潮。圆舞曲的用途和表现内容都比较广泛。可用于交际场合伴舞(多为维也纳式),也可用于歌剧、舞剧音乐,还常常以独立的器乐和声乐圆舞曲形式演奏或演唱。圆舞曲的代表作有:海顿的《德意志舞曲》,韦伯的《邀舞》,古诺的《浮士德圆舞曲》,理查·施特劳斯的《玫瑰骑士圆舞曲》,柴科夫斯基的《花之圆舞曲》,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皇帝圆舞曲》等。 二、波尔卡(Polka) 19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2/4拍子的对舞。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都认为它源于自己的文化传统。19世纪30年代流行于捷克农村的一种波尔卡节奏的舞蹈的舞步为波尔卡提供了基础。这是一种轻快活泼的舞蹈,舞者面对面站立,男伴的右手抱着女伴的腰部,左手向旁伸开握住女伴的右手,按这种姿势,成对地沿着舞厅周围逆时针方向旋转行进。主要的舞步有两种:一种是单足弹跳步,可以前进、后退或旋转,称为波尔卡步;另一种是脚跟、脚尖轮流击地的动作。1840年,波尔卡由专业舞蹈家带到巴黎,在奥德翁剧院表演;巴黎的舞蹈大师们又把它改编成一种有5个花样(见乡村舞)的舞蹈,深受公众喜爱。1844年,巴黎的舞蹈教师采拉里乌斯把它带到伦敦,又传遍英国,从温莎城堡到小城镇的舞会上都在跳波尔卡。与此同时,巴黎和伦敦的剧院中陆续出现了一些表演性的变体。F.切里托和A.圣-莱昂所创作的一种3/4拍子的变体称雷多瓦舞,也很有名。作曲家B.斯美塔纳的《被出卖的新娘》和J.魏恩贝格尔的《风笛手什万达》等歌剧中也都运用了波尔卡舞。 三、进行曲(March) 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乐曲。原是舞曲的一种,多用在群众出场、退场的时候。十七世纪起,渐渐转入音乐艺术的领域。当时的进行曲形式,多为二部曲式;现代进行曲常以三段式出现,中段较抒情,以取得对比,用偶数拍作周期性反复,为行进做伴奏的一般为二拍子,强弱轻重交替出现,节奏明确,曲调规整,结构整齐。按内容可分为军队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等。进行曲的代表作主要有:《义勇军进行曲》、《婚礼进行曲》、《土耳其进行曲》、《运动员进行曲》等,这些进行曲被广为传播。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是根据公木词、郑律成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改写成的铜管乐曲,乐曲从容不迫、坚定有力,体现了我军勇往直前的气势和威武雄壮的军威。《拉德斯基进行曲》的作者是“圆舞曲之父”老约翰·施特劳斯,此曲具有英雄的性格,有强烈的感染力。演出时常获得很好的演出效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