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风气是怎样形成.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见义勇为风气是怎样形成

见义勇为风气是怎样形成   1989年5月6日,辽宁省营口市工、青、妇等13家单位联合发出了《关于成立见义勇为奖励基金会的倡议》。几年来,人们对各种名目的摊派、捐款已感到厌烦,他们将以什么态度回答这一倡议呢?结果也许使倡议者自己也感到了意外:在3个月的时间里,基金会筹备组就接受了18万元的捐款,而且捐款者无论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还是普通市民,全都心甘情愿,无半句怨言,这种已久违了的一呼百应的工作局面,使不少人感叹不止。   营口市的领导者为此而感到兴奋和骄傲,这一结果让人惊讶,可是又确实在预料之中,这一预料并非空洞的猜测,而是建立在坚实的社会基础之上。   1989年2月4日,正月初二。营口市西部渡口辽河冰面上,串亲拜年的人川流不息,大人孩子的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谁也没有想到,一场灾难正悄悄降临。中午12时20分,由于连日气温升高,辽河冰面突然发生断裂,转眼间裂缝处露出河水,西边的冰凌随着落潮的河水向入海口漂去。刹时,人们惊恐万状,被困在冰凌上的59个人陷入了绝望之中,哭喊声在河岸上下响成一片。在此危急时刻,辽河北岸的人民迅速自发地组成了一支抢险队伍,他们找来3只小船,冒着被冰凌撞碎的危险,向陷入危难之中的人伸出了救援之手。在抢险的队伍中,有年逾七旬的老人,也有年仅7岁的儿童,在危险面前,没有人退缩,争先下河救人,仅仅半个小时,59个遇险者全部从即将破碎的冰凌上救到了岸上,遇险者的物品也全部被取了回来,连一个鸡蛋也没碎。可以说,这是一个感人的奇迹。但河北岸的群众却只把这当成一件小事,他们说:这算什么,别人有难,我们不能不管。这感人的事件和普普通通的语言使营口市的领导者找到了一个寻觅已久的答案:社会风气的好转并非没有希望,雷锋精神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不能否认,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是建立在一种担忧之上。几年来,我们为生活发出过无数感慨,世事常新,因此悲喜交加。而对社会风气、人情炎凉的关注,由于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举手一投足无不与他人有着或大或小的关系,因此其认真和敏感程度决不亚于对物价、工资、住房等问题的关心。???是,大量的信息曾使我们心中不安:哈尔滨飞行员李鹏礼事件,合肥售票员陆忠事件,山东教师于元贞事件,他们全都死于歹徒刀下,而围观者众多却无一人挺身而出;在成都,一女学生落水后却有人为救人讨价还价,致使女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溺死;在南昌,歹徒于车上行凶,百余乘客无动于衷;以及乡干部竟当着群众的面给歹徒下跪求饶,见人欲自杀不思解救反而起哄取笑,见义勇为者无人理解致使生活陷于困顿等等,让人真有“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之感。可是,人情是否真已淡漠如秋日薄云?见义勇为、扶危救难是否已成无人继续的传统?不可否认的雷锋精神是否只是一种美好的回忆?   营口市的实绩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回答。1989年,在营口市感人的事层出不穷,营口人民似乎创造了一种见义勇为、救危济困的“营口精神”。青年工人徐佐民、徐佐良兄弟为解救被侮辱的少女,与两名持刀歹徒拼死搏斗,徐佐民身中4刀,仍抓住歹徒死不放手,徐家70岁的老母带领儿媳全家上阵,终将歹徒抓获;光明小学6名小学生齐心协力救出落水少年;营口造纸厂职工医院全力抢救一位身上只有两元钱、生命垂危的山东民工,当从山东赶来准备“收尸”的家属看到转危为安的亲人时,跪在医生面前痛哭;个体司机陈凯临危不惧,机智地将两名手持菜刀的盗窃犯送到派出所;市团委、市工会干部奋力帮助居民扑灭大火;工人刘长春赤手空拳勇擒持枪逃犯;69岁的老人关凤武为救两名落入海水中的孩子而献身;91岁的老人隋均华奋力救出掉入井中的11岁儿童……这只是记者在短暂的采访中收集到的材料中的一小部分,助人于危难之中、面对邪恶无所畏惧的事例可以说在营口市举不胜举,在与营口人谈及见义勇为时,他们那兴致勃勃的神情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美好精神的恢复。   很难说这些大量的感人事迹在一年中集中涌现只是一种巧合。它的出现,是因为我们民族嫉恶如仇、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并未失去,有时它深深地埋藏于人们的心中,它等待着一种社会的呼唤和感召,而这呼唤、感召的实现则是社会工作者不可忽视和推卸的责任。当辽河抢险、徐佐民一家勇斗歹徒的事发生之后,营口市委立即指示新闻宣传机构进行了密集的宣传报道,同时组织了“辽河抢险报告团”,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感动自己,并对见义勇为的英雄给予了隆重的表彰和一定的物质奖励,奖励的消息传出后,营口市民们说:“人家把命都豁出去了,奖励得再多咱也心服!”在此后的两个月中,营口市一下子涌现出了20多件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感人事件,这无疑对营口市的社会工作者们是一个积极的启示: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的提倡,惩当惩之人则众人服之畏之,奖当奖之人则众人喜之趋之。在1989年3月2日到4月3日的一个月时间里,营口市委常委三次开会研究弘扬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