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水和矿物质PPT.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水和矿物质PPT

第七章:水和矿物质;;;;;; 村民董盛秉家,从24米深的水井中抽出的“清”水,放入绿茶3分钟后,水就变成了浓浓的紫色。 ;;现代人对水认识的倒退 把水孤立地拆分为“溶质”和“溶剂” 人为地创造地球上不存在的水 饮水仅仅是为了解渴 ;;;;;;;;第一节 水;1.水的需要量 关键是保持体内水的代谢平衡为准 ;2.水的来源;三、喝水的时间;一、概述 基本概念: 矿物质:除碳、氢、氧和氮主要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外,其余的存在人体内的元素统称为矿物质(或无机盐或灰分)。;;1.矿物质的分类;2、在体内,矿物质的特点: ①外源性 ②分布极不均匀 ③元素之间尚存在拮抗与协同作用; ④元素特别是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具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3、矿物质的功能:;(一)钙 1、钙在人体内的存在形式? 分布:骨骼、牙齿 ? 99%;      血液、细胞间液及软组织中1% 混溶钙池:人体内的钙,大约99%是以钙盐的形式存在于骨骼之中,其余则以结合或游离的离子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统称其混溶钙池。;(5)维持细胞渗透压与酸碱平衡;3、钙的吸收与代谢 膳食中的钙主要在pH较低的小肠上段吸收。一般钙吸收率为20%—30%不等。 ;2.促进钙吸收因素;3.钙的排泄 机体通过以下途径排出体内多余的Ca: ①粪钙:主要是膳食中未吸收的钙;少量为内源性钙(150mg/d)。 ②尿钙:100-350mg/d ③汗钙:100mg/d ④乳汁(乳母):100-300 mg/d 排泄量主要取决于膳食钙的吸收量和维持体内钙的内稳态。;钙在体内动态平衡: 血Ca在VD、甲状旁腺激素PTH和降钙素CT的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 血Ca浓度降低时,PTH分泌增加,从而促进骨Ca溶出,刺激肾小管对Ca的重吸收,促进肠道对Ca的吸收。 血Ca浓度升高时,CT分泌增加,抑制破骨细胞活动,减少骨Ca溶出;减少肾小管对Ca的重吸收,尿Ca 排出增加;减少小肠对Ca的吸收。;钙的代谢;4、钙的缺乏与过量 膳食中的钙主要在pH较低的小肠上段吸收。一般钙吸收率为20%—30%不等。 钙缺乏对机体的影响 ①儿童:佝偻病 ②成年人:骨软化症 ③老年人及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 ④其它:高血压;结肠癌;男性不育及??子质量下降。 ;钙过量对机体的影响 ①肾结石,骨硬化。 ②奶碱综合征: 症状:高钙血症;肾衰;软组织转移性钙化;昏睡或昏迷。 ③影响其他矿物质的吸收: 明显影响铁的吸收;降低锌的生物利用率;对镁的代谢有潜在的副作用。 ; (四)参考摄入量、食物来源 中国推荐的每日膳食中钙的参考供给量: 成人为800mg, 老年人和儿童、青少年为1000mg, 孕妇1000~1500mg,哺乳期妇女1500mg。 ;钙的食物来源 1、奶及奶制品:含量丰富,吸收率高; 2、豆类及制品、芝麻酱; 3、海产品中的海带、虾皮、海米等含量也很丰富; 4、绿叶菜,但应去除草酸。;含钙丰富的食物(mg/100g);补钙的其他影响因素;(二)磷 磷在成人体内含量为650克左右,85%~90%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2.磷的吸收与排泄 磷主要在小肠吸收,摄入混合膳食时,吸收率达60%-70%。磷主要从肾脏排出。 影响磷吸收的因素 (1)通常只有植酸磷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 (2)磷的吸收也需要VD参加。 (3)食物中过多的金属离子,如铝、镁、铁等常与磷酸结合成不溶性盐,妨碍磷吸收。 (4)磷的吸收还与体内钙的含量有关,当体内两种物质中任何一种不足都会干扰另外一种被正常利用。;(四)磷的供给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磷AI值,成人700 mg。 ;(四)磷的供给;;;;(三)铁(Fe) ;2、生理功能 ①参与体内氧的运送和组织呼吸过程 Hb:在血液中运输O2和CO2 Mb:在组织中贮存和转运O2 ②是机体许多主要酶系统的组成因子 细胞色素酶系统、过氧化氢酶系统、过氧化物酶 ③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 ④其他 促进β-胡萝卜素转化为VA;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 ;3、吸收和代谢 ①吸收 血红素Fe: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以原卟啉铁复合物的形式直接被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 非血红素Fe: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品中;以Fe(OH)3络合物的形式与蛋白质、AA等有机分子结合,不能直接被肠粘膜细胞吸收。 影响因素 ②排泄 仅肠道分泌,皮肤、消化道、尿道上皮脱落会损失少量的铁(约1mg/d)。 生育期妇女:月经流失。 ;4、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 当体内缺铁时,铁损耗可

文档评论(0)

erfg4e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