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和《中国周刊》 2011
我和《中国周刊》 2011
一只沉默而耐心的蜘蛛,
我注意它孤立地站在小小的海岬上,
注意它怎样勘测周围的茫茫空虚,
它射出了丝,丝,丝,从它自己之小,
不断地从纱绽放丝,不倦地加快速率。
而你――我的心灵啊,你站在何处,
被包围被孤立在无限空间的海洋里,
不停地沉思、探险、投射、寻求可以连结的地方,
直到架起你需要的桥,直到下定你韧性的锚,
直到你抛出的游丝抓住了某处,我的心灵啊!
――惠特曼
相比我的2009年的一地鸡毛,和2010年的人生十字路口将错就错的选择,2011年于我,是一个平凡正常的一年。
当然,从不平常的悬崖边,到人生的十字路口,到回归正常而平凡,这中间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心力才能做得到啊。我做到了。虽然头发也因此更加斑白。
2011年,我架起了需要的桥,下定了韧性的锚,并把游丝抛了出去,虽然,还尚未抓住要的东西。
杂 志
我的人生下半场――《中国周刊》,它开始步上一个正常发展的轨道。虽然,我期待的出版周期的调整尚不得而知;虽然,还有许多基础性工作需要弥补重建。不过这一年来,以月刊形式出版的《中国周刊》,却正在赢得它应有的尊严。
正是由于坚持,才让我们找到了一条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时代的月刊生存和成长之路。
书写命运。
通过对个体命运的叙述复原,让我们认识活的中国。活的中国,活在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座村庄城镇、每一个学校、每一个企业之中。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就知道,把个体命运叙述好,让每个人都能从他人的命运、他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的个例叙事,同样是一件伟大的事业。并非只有冲锋陷阵才重要,才伟大。
在经历了泛财经与文化的混搭之后,2011年的《中国周刊》,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又能为各方接受的叙事逻辑和叙事方式。无论是“少爷的磨难陈佩斯”,还是“清华百年”专题,到后来的“稳一代”、“我们今天如何做父亲”、“都市忍者”、“他们为什么移民”、“假面时代”,或者“奢侈病”、“我们为什么不能彼此信任”、“致命的关系”,无不体现了我们的思考和对社会的责任。作为总编辑,我深度参与了所有这些选题的思考、讨论、提炼。这一过程,也是与《中国周刊》诸位采编同仁一同进步的过程。我很高兴的是,从2012年第1期开始,我卷入封面报道的程度已经浅了很多。
当然,不仅是封面报道,《中国周刊》的影像版,绝对是一流的;“往事”,以及新调整的“世相”等栏目,里边也有诸多文章,可圈可点。我曾经和天宏讨论过,我希望《中国周刊》不仅要传播我们认可的价值立场,还要在文本表达上,确立自己的标准,这是互联网时代杂志的立身所在。
作为一个杂志业的爱好者,我一直坚持杂志是有灵性的作品,人的情感的结晶,传递的是人的情感和价值观,而不只是冷漠无趣的信息,很多地方很难用工业化、程序化的要求来规范。杂志和它的读者之间,就是因为这种情感,才能互致问候,互相取暖。
爱默生曾经说过,人们之所以寂寞,是因为他们不去修桥,反而筑墙将自己围堵起来。幸好,我们做的就是修桥铺路的工作,而不是围堵。即便遇到最困厄的挑战,我们也没有放弃修桥之心,苦干之力。
2011年年底,我的一位朋友,也是《中国周刊》的专栏作者,跟我在电话里聊了很长时间。她说,你们的杂志越来越好,看得出你们的想法,很有情怀,希望它未来更好。希望它未来更好,是我们《中国周刊》所有人的期待,也是所有关心《中国周刊》的朋友们的期待。一定会的。我知道。我甚至仿佛听到了春夜雨后故乡屋后竹林里,春竹拔节向上的声音。
阅 读
读书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2011年,是近些年我读书最多的一年。杂志越做越有味,但自己越来越觉得像正在干涸的老井,思想和创造力逐渐萎钝了。从这个角度看,读书多少有点功利。好在并不全是功利主义的阅读。
我读经典,大体都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后来的阅读大多是功利主义的,除了鲁迅。但不管怎样,流行书大体是与我绝缘的。就在2011年,我自己给自己发起了一场“重读经典运动”。不只是为了做杂志,更是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真正的滋养和升华。
为了买书,我这个一直没有学会网购的人,终于学会了网购,并升级很快。我还在博客里,专门开辟了一栏“流书记”,以断续记录自己的阅读收获,也是为督促自己不懈怠。
岁月流逝之后,环境和自己的心境也与当年读经典时大不同了,所以,如今重读一些经典作品,感觉甚至与当年完全不同了。时间真是把锋利刀啊,逮谁削谁。
不久前,我专门盘点了一下2011年大体的书单,有40本左右吧。所读之书,按内容分,以历史类的为主,社会学、政治学的也有,也有文学作品。从作者看,大多是海外作者、名家。
我是一个杂务繁忙的人,社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