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糖代谢101013PPT
糖代谢;I 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一、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1.磷酸戊糖的生成;催化第一步脱氢反应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是此代谢途径的关键酶。 两次脱氢脱下的氢均由NADP+接受生成NADPH + H+。 反应生成的磷酸核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产物。;C5;基团转移反应;9;二、磷酸戊糖途径的特点;三、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反应过程:;对人类而言,糖醛酸途径的主要生理意义在于生成活化的葡萄糖醛酸,即UDPGA。葡萄糖醛酸是组成蛋白聚糖的糖胺聚糖,如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肝素等的组成成分。 葡萄糖醛酸在生物转化过程中参与很多结合反应。;葡萄糖代谢过程中可生成一些多元醇,如木糖醇(xylitol)、山梨醇(sorbitol)等,所以被称为多元醇途径(polyol pathway)。 但这些代谢过程局限于某些组织,对整个葡萄糖代谢所占比重极少。;II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glycogenesis and glycogenolysis)? ; 肝糖原 肌糖原 1.含 量 受摄食影响大 较恒定 2.合成原料 糖和非糖物质 仅血糖 3.主要功能 主要补充血糖 氧化产能;糖原的结构;一、糖原的合成代谢;葡萄糖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21;UDPG;糖原的合成;24;;;糖原合成特点;糖原合成过程中作为引物的第一个糖原分子从何而来? 糖原分子的核心发现了一种名为glycogenin的蛋白质。Glycogenin实质为蛋白-酪氨酸-葡萄糖转移酶。可对其自身进行共价修饰,将UDP-葡萄糖分子的C1结合到其酶分子的酪氨酸残基上,从而使它糖基化。这个结合上去的葡萄糖分子即成为糖原合成时的引物。;二、糖原的分解代谢;磷酸化酶的作用;脱枝酶作用;1-磷酸葡萄糖;33;UDPG焦磷酸化酶;35;糖原的合成与分解是分别通过两条不同途径进行的。这种合成与分解循两条不同途径进行的现象,是生物体内的普遍规律。这样才能进行精细的调节。 当糖原合成途径活跃时,分解途径则被抑制,才能有效地合成糖原;反之亦然。; 关键酶 糖原合酶(glycogen synthase) 糖原磷酸化酶(glycogen phosphorylase) 调节方式 共价修饰调节 变构调节;共价修饰调节;糖原磷酸化酶是糖原分解的关键酶;磷酸化酶二种构像——紧密型(T)和疏松型(R),其中T型的14位Ser暴露,便于接受前述的共价修饰调节。随后,该位可被磷蛋白磷酸酶-1催化失活。;糖原合酶是糖原合成的关键酶;42;43;共价修饰调节特点;肌肉内糖原代谢的二个关键酶的调节 与肝糖原不同;变构调节;47;型别;III 糖异生(gluconeogenesis);糖异生途径不完全是糖酵解的逆反应;一、糖异生途径(gluconeogenic pathway) ;耗能:2ATP 草酰乙酸从线粒体进入胞液 ;;;糖异生途径所需NADH+H+的来源; 由氨基酸为原料进行糖异生时, NADH+H+则由线粒体内NADH+H+提供,它们来自于脂酸的β-氧化或三羧酸循环,NADH+H+转运则通过草酰乙酸与苹果酸相互转变而转运。;2. F-1,6-2P →F-6-P;其它原料的糖异生途径;;二、糖异生的调节;61;62;63;糖异生调节举例;三、糖异生的生理意义;四、乳酸循环(Cori 循环);乳酸循环的形成是由于肝和肌肉中酶的特点不同(葡萄糖-6-磷酸酶) 耗能: 2分子乳酸异生耗6ATP 生理意义 避免乳酸的损失 防止因乳酸堆积引起酸中毒 ;第七节 血糖及其调节;一、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血糖恒定的生理意义;二、血糖水平的调节;激素的调节;胰 岛 素;作用机制;胰高血糖素 ---与胰岛素拮抗;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调节血糖,实际上也是调节三大营养物代谢最主要的两种激素。 机体内糖、脂肪、氨基酸代谢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这两种激素的比例。 不同情况下这两种激素的分泌是相反的。引起胰岛素分泌的信号(如血糖升高)可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反之,使胰岛素分泌减少的信号可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糖皮质激素升血糖作用机理;肾上腺素升血糖作用机理;生长激素升血糖作用机理;耐糖现象;正常值:空腹3.9-6.1mmol/L,1小时血糖上升达高峰11.1mmol/L,2小时下降7.8mmol/L,3小时下降在空腹值。 确诊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 了解血糖波动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课程纲要.pdf VIP
- 桉木和相思木硫酸盐浆在轻ECF漂白中性能的研究.PDF VIP
- 人教 九年级 上册 历史《第11课 古代日本》课件.pptx
-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docx VIP
- 汽车4S店现场服务规范—6S管理.pptx VIP
- 附表三拟投入本标段的劳动力计划表.docx VIP
- 《边做边学——After Effects 2020影视后期合成案例教(微课版)》课件全套 1 After Effects 2020基础操作 ---12 综合设计实训.ppt
- 供方能力评审报告.doc VIP
- GBT19011-2021管理体系审核指南(2021.8.20发布,2021.12.1实施)(1).pdf VIP
- P700-2250离心机技术附件.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