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营心理咨询
1、有一在我十多年心理咨询工作中反复被观察到的现象是这样的:心理咨询的求助者一般有很多的烦恼、痛苦、挫败、纠纷、挣扎、焦虑、郁闷、冲突等等负面的感受体验,甚至是心理阴霾、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更甚至有类似于精神障碍的表征;相应的在心理咨询工作过程中就一定有同样多的内心的力量和智慧在求助者的心里被发现、被挖掘出来,然后自然而然就能逐渐呈现在求助者的生活中! ? ????2、现借助一个故事表明一种新的思考。 ????? 我的一位同族兄长是一位博士、山东省著名的胸外科医生,熟人、朋友们有病自然经常找他。我同学的孩子那年12岁,和玩伴嬉闹时被伤成耳膜穿孔,我同学夫妇赶紧到当地市医院求治。医生的结论是:需要手术,打开颅腔,修复耳膜,需要准备手术费5--10万。同学夫妇一听这结论很是慌张,花钱多是一方面,更让他们担忧的是要打开孩子颅腔。同学夫妇知道我的这位哥哥,让我打电话求助。 ?????我把情况详尽告诉了兄长,他的说法是:请你的同学先买红霉素眼药膏(当时是两毛五一支),涂满耳孔,后药膏会自然外流,不要管它,等一周清理干净耳孔,再给我打电话,决定是否手术。我当时听了觉得有点不解就问他为什么这样做,眼药膏涂到耳孔里不合情理啊?他说是先试一下,等一周后解释。 ????一周后,同学打来电话,满心欢喜告诉我,孩子好了。我也把喜讯即刻转告哥哥,他解释是,红霉素眼药膏既能防止外伤感染又能促进细胞再生,所以,耳膜创伤有可能自然痊愈。 ????在应用心理学于心理咨询的过程中也有和上述事情类似的经验。有些咨客身上发生的戏剧一般的良好转变的事实能真切的体验到解决问题途径的区别。 ???? 比如,如果您求助的心理咨询师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信仰者。那么在整个咨询中,那年代久远的模糊不清的潜意识就成为您和咨询师遨游的大海,有时咨询师也借助沙盘或者意向去帮助您,你们一起迎风破浪,最后发现问题时您轻松了!您超脱了! ??? 再比如,如果您的咨询师崇尚家庭系统排列,那就面对您的问题,您和咨询师可能要追溯到家族的发展史上的典型事件,多是您未曾谋面的先人无意中给了您心里最重要的东西,您被咨询师鼓励和他们真情表达喜、怒、哀、乐。您变得更善良更自觉,您更是豁然开朗! ??? 如果您求助的咨询师是认知疗法的嗜好者,那您的言行举止就被精明的眼睛、敏锐的耳朵,富有联想力的大脑所关注、研究。如果咨询师再结合催眠疗法、叙事疗法等等。那么,您会发现您的内心是那么的丰富多彩、矛盾重重,引得您情也悠悠、愁也悠悠!最后,现实是现实,认识是认识。了然也就了然了!终于开启了一条现实可行之路! ??? 咨客中心疗法很人性,您会感受到心理咨询师在接纳您、理解您、体验您,无论您多么的孤独、无助都有一位勇士在忠诚的陪伴您!至于咨询到哪里?您会有最符合您的答案! ? ??? 等等、等等,有三百多种咨询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哪一种也有它独特的魅力,都有价值和意义! ? ??? 等到心理咨询师把心理咨询工作的经验积累到十多年,把这些理论流派和咨询操作技术运用自如,那么,理论流派和技术在心理咨询师头脑甚至身体上融会贯通时流派的观念消失了,再也不会认定或感受到自己是什么什么流派的传承者。就像文章开始举的事例,不必坚定的“开颅修耳膜”只需一个尝试就能解决问题,其实这个尝试的提出是以更加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和前提的思考。这时的心理咨询师可能就有心理咨询治疗的新趋势的倾向----问题解决导向的咨询,不再拘泥于哪家哪派的繁文缛节,而是直接解决问题! ? ???? 这种新的“大趋势”是逐渐远离心理现象的解释、问题、缺陷,导向解决、能力、和优势的思考,而不是原来的对限制、缺陷、弱点的关注! ???? 这种思考的起点不是纠结于问题,而是激发人想到怎么做、应该怎么做,帮助人看到不让问题发生或者是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的潜力,引发有效的原来不会采取的行动。避免在问题的面前的妥协、接受较差的结果。挑战我们社会充斥的一种负面心态,认定重大的改变不可能发生、认定好的状态不会降临。这种心态经常能够把我们牢牢的绑在现在,仿佛现在的问题状态就是最好的状态!这种思考,帮助您改变过度现实或者称作消极的心态!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教育专业本科毕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硕士研究生进修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关注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加州大学应用心理学成果 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 证书编号:0515000008300082 1968年出生? 男 1991年至95年从事教学与管理工作 95年至今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著作:《积极心理取向心理咨询案例分析集》《平凡的天才》《青少年躁郁状态的研究及应对》《厌与倦》《考试焦虑》 《健康忠告》杂志“心灵变奏”栏目撰稿人 擅长领域: 情绪问题、神经症、社会适应、人际交往、婚姻家庭、青少年成长、行为成瘾、学习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