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 国创 生 与董 仲舒 的皇权 本体公共性建构米.PDFVIP

帝 国创 生 与董 仲舒 的皇权 本体公共性建构米.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帝 国创 生 与董 仲舒 的皇权 本体公共性建构米

· 47 · · 中 国 哲 学 · 帝国创生与董仲舒的皇权本体公共性建构米 成 祖 明 一 、 帝国创生:董仲舒与轴心文明的 “继发性突破” 春秋战国以降,中国社会历史经历着从封建制向郡县制转变的急剧变革 。对于这种变革,学者已 从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分析了其必然性 。前者从下向上: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在新农地 的大规模开垦、治水机构扩大和国家对新农地直营 占有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个 “初县”,形成了专制 郡县制统一帝国产生的基础条件;后者 自上而下:由于上层社会的政治斗争导致社会政治结构的变 化——不再有世卿贵族 ,取而代之的是豢养的家臣和私属,春秋共同体 “国”之首长不再是公侯, 而是统辖诸县的家父长制的君主,全面实行专制统治。(参见永村正雄,第699—707页;增渊龙夫, 第851—887页)由于这两个方面的深刻变化,使得专制郡县制国家的形成势不可挡。虽然 旧势力和 旧观念试图阻止这一历史大势,但最终还是被碾碎消散。对此,清儒赵翼概括为: “人情犹狃于故 见,而天意已另换新局”(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二),极为准确。 不过,在现实层面上,因这一制度本身乃是与家父长专制统治共生的产物,所以从其开始就存在 着专制、残暴的一面。而秦统一过程的血腥和统治的残暴及迅速灭亡,更将这一制度的弱点淋漓尽致 地展现出来。也正是因此,在基础民众和知识阶层中都或强或弱地存在着集体无意识的复古和 “封 建”情结,而这种情结所反映的正是对现行制度 的不安和怀疑;至于发生在庙堂之上郡县、封建之 争的背后,更是对这一制度合理性、正当性的拷问,藉着古典的制度来表达对理想德治的诉求。 吊诡的是 ,这种寄寓于古典制度的理想德治诉求 ,恰恰又是郡县制得以迅速推行和确立的基础。 因为与封建世袭和专制相对立,伴生着郡县制度 的形成,一股强劲 的社会思潮逐渐形成,即代表士 人、平民力量的理想诉求,要求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礼记 ·礼运》)。而天下郡县守令皆为异 姓,从理论和现实层面上都包含了天下为公的理想,亦如钱穆所指出的: “此实当时一种极纯洁伟大 之理想,所谓 平‘天下’是也”。(钱穆,第 121页)而这一理想正与古典德治追随者们的诉求相表 里,从而促进 了郡县制的迅速推行和确立。 也就是说,郡县制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存在着难 以克服的矛盾和两面性:一方面与专制连体共 生,暴露出其残酷性;另一方面又寄寓着 “天下为公”的理想,使士人、平民都有参与政权的机会, 展现出相比封建世袭的制度公性。对于秦之灭亡,王夫之说: “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 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王夫之此 本文分别获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 目 (编号 10YJC77001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 目 (编号 10ZD069)、南京大学人文基金的支持。 · 8 · 《哲学研究》2012年第1期 论可以说道出了郡县制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困境 ,即一方面要求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而另一方面现 实中皇权推行郡县制的 目的却是要天下私于一人 :“欲私其子孙 以长存”。加之,郡县制下, “内亡骨 肉本根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皇权孤悬在上,为确保皇权稳固,势必想方设法加强皇帝的权 力,所以 “君人者,尽 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 ,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 《郡县 论一》),国家权力高度集于一人 。无限膨胀 的权力必致无限膨胀 的欲望,所 以骄淫无道多成为历代 皇权的宿命。顾炎武日: “封建之失 ,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同上),可谓精要。 总之,虽然郡县制度的发展已势不可挡 ,但因其从一开始就与专制主义连体共生,故伴随着内在 的紧张、矛盾和困境,在秦短暂的实践中更暴露出血腥、残忍和虚弱。尽管有学者已注意到了其内部 形成的二十等爵制,在这一爵制秩序结构中皇帝权力的公性被体现出来,也 “显示出德治主义的一 面”(西岛定生,第328—329页),但在具体的实践中,这种公性和德治就像郡县制本身所具有的公 性和德治一样 ,相对于专制、皇权 的无限膨胀显得非常苍 白无力。汉承秦制后,这一制度的所有问题 也一并被继承下来,成为笼罩在帝国和人民上空的阴霾。亡秦之痛

文档评论(0)

jixujianch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