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思考.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思考

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思考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药剂科 内 容 1. 中药临床药学内容与任务 2. 中医院临床药学人才队伍建设 3.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实践 4. 中药处方点评实施要点 5.北京地区中药处方点评工作开展情况 6.处方点评在促进药师成长、临床安全用药中的作用 7.利用信息系统开展合药监控与处方点评 8.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模式的建立与运行 临床药学概念、内容、问题 临床药学是以病人为对象,研究药物及其剂型与病体相互作用和应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研究药物防病治病的合理性、有效性的学科。 核心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临床疗效,确保病人用药安全与合理。 临床药学研究的内容 临床药效学、临床药动学 生物药剂学、药物经济学 药物的相互作用 膳食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价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处方点评 临床药学的主要任务 参与用药管理、治疗药物监测 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 药物相互作用与配伍研究 处方、病例用药分析与点评 危重疑难病抢救用药方案及分析 中毒的分析与救治 药代动力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 新剂型及新制剂研究 药物质量与疗效评价 新药与临床应用的评价 药物信息的收集与咨询服务…… 临床药学的发展简介 临床药学学科自50-60年代首先在美国建立。 我国60年代医院药学工作者即提出应重视临床药学问题,80年代以后有了较快的发展。 相对西药临床药学的开展状况,中药临床药学因客观指标测定难度大且无统一的方法,干扰因素多等问题,使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落后于西药临床药学。 中药临床药学有其独特的地方,值得我们认真地继承发扬。 古代中医药学对临床药学的贡献 中医药历史源远流长,早在3千多年前即有使用中药的记载。在与疾病的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中医药完整的理论体系,直至今日中医药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为国人所接受,并且逐渐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中医药学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中医药学的密切结合,对认识中药、合理使用中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中医药完整、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药,这是中药区别于天然药之所在。 中医药理论的选药程序— 理:明辨发病机理。 法:确定治疗原则。 方:确定合适方剂。 药:选择相应药物。 组方时要考虑: 中药的性味归经 君臣佐使 中药的毒性 服药时根据病情确定 给药剂型 给药时间即时辰用药理论 中药的配伍理论 始于战国成于秦汉的内经即载方13首,初步确立了组方原则,并对药物的煎法和服法有一定要求。东汉时期的名3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及其后发展成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对中药的组方原则、加减配和等有严谨的法度。《雷公药对》和徐之才(505-572)《药对》提出了药物配伍,是南北朝时著名的临床药学专著。 陶弘景(456-536)所著《本草经集注》记载了诸病通用药、解百药毒、服药食忌例、诸药畏恶、七情表等内容,阐述了药物服用及配伍方面的资料。 现代药学理论中的相加、相乘、协同、拮抗作用,在1000多年前我们的古人早已提出并应用于临床。 金元时期提出的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禁忌,时至今日仍在使用,其中的大部分配伍禁忌已被现代研究所证实并收载于药典中。 中药毒性理论 中医药对药物的毒副作用早有认识,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本草:《神农本草经》把药物按其毒性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 能补养,无毒,可以久服。中品120种, 能治病补虚, 无毒或小毒, 斟酌使用。下品125种, 专主大病,多为有毒,不可多服。该书对中药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及丸、散、膏、丹等多种剂型均有详细的说明。 我们的祖先对药物的毒性早有较深刻的认识。并通过辨证施治,严格掌握剂量、炮制减毒以及合理配伍等手段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 中药才能在国人乃至世界人民心目中树立起无毒副作用使用安全的信誉。 合理用药理论 根据季节、病情、用药目的等确定患者的用药方法、剂型、用药量及用药时间等。 中药禁忌 服药禁忌 妊娠禁忌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谓:“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缓也,不能速去也,其用药舒缓而治之意也。” 《圣济经》载“凡导引痹郁者于酒为宜,膏取其膏润以祛邪毒,凡皮肤蕴蓄之气,膏能消之,又能摩之也。” 《神农本草经》序录中记载:“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梁代陶弘景则进一步指出:“……又按病有宜服丸者、服散者、服汤者、服酒者、服膏煎者,亦兼参用察病之源以为其制也。” 屠呦呦注意到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书中有“青蒿一握,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